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7:41:54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这是一座直插云霄的大山。两只山羊跳过深不可测的“亡命峡”,穿过使人失魂落魄的“一线天“,翻过凶险的“阎王鼻子”,眼看顶峰已近在咫尺,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它俩想尽一切办法,用完浑身的力气,还是无法征服这个障碍。
白山羊打算退回去,另寻新路;黑山羊却执意不肯:“走回头路,我决不干!要走你走吧!”
白山羊无法说服黑山羊,只好独自退回去了。一个月后,白山羊出现在高高的山顶上,而黑山羊依然在巨石前徘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王雅明
曾看过一幅题为“龙虎争斗”的画。画面中,龙在天,虎踞地。龙欲下冲,头必须向后缩;虎欲上扑,头必须向下压低,这样,龙自然就能冲得更快,虎才可以跳得更高。它们其实就是在后退中储备前进的力量。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应如此。有时遇到困难,后退一步,往往能够厚积薄发,走得更远,更快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我国古代哲人所说的“以退为进,以与为取”。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它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体验。人们常说的“知进退为英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连杰在做客《鲁豫有约》时,讲述过一段他闯荡美国好莱坞的经历。他接拍第一部影片《致命武器4》时,片酬极低,仅有50万美元。50万美元,除去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可是要成功,就得先上台,如果连台都上不了,又何谈成功?他需要一个尽显实力的机会。电影首映当晚,各项统计数据显示,李连杰获得7.5分,在巨星云集的影片中,他获得第二高分!2008年,他接拍的影片《木乃伊3》的片酬高达1500万美元!
这个事例蕴涵着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有时候后退即是向前。可以说,李连杰当年是以一种后退的姿态往前走。从这一点来看,后退,是一种策略;后 退,只是换了一种前进的方式而已。
后退、吃亏并非消极退让,而是有谋略的积极进取。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我们每个人在思想上其实都同时拥有两个世界,分别是向前的世界和向后的世界。我想,向前的世界显得积极进取,不过也别忘了,那个向后的世界也是广阔深邃的。只有彻底看清了自身的这两个世界, 才会在前行中步履轻盈。
记得布袋和尚有一首禅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民躬着身子,一步一步向后倒着插秧,看起来农民的脚步是不断向后退,实际上却是一步步前进,直到把秧苗插满整个农田。以退为进,似退实进,道理有时就是这么高妙。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烦恼无尽,其实不过是自己没有走出心理误区,不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同时更不相信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的道理。适时的后退是一种眼光,是一种境界。
人生在世,起落寻常,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退有据,高下在心。如此就能带着一份自信和坚定,从容不迫地稳步前行,而这时你会不经意地发现,成功和幸福其实早已不再那么遥远。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寓言,寓言中,白山羊遇到巨石,退了回去,另寻他路,最终登上了山顶;而黑山羊却坚持一条路走到黑,最终“依然在巨石前徘徊”。具体到本题,这就是“中心角度”,从这个中心角度可以确定以下立意:
1.通向成功的路并不是笔直的;
2.如果拒绝必要的退却,就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请以“出错”为话题写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NO.1
很多人对他人的出错都持一种嘲笑的态度,对先于自己出错的事持一种侥幸心理。有些人害怕出错,有些人厌恶出错。其实想想,出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探索?能常常出错何尝不是一种经常性的收获?敢于出错的人何尝不是一个积极求索的人?
  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所以出错是难免的,我们怎样面对出错后的失败呢?我们需要一种出错的精神。爱迪生在研制电灯的过程中,尝试了两千种不同的材料,但都失败了,但爱迪生却说:“我已经成功了两千次,因为我知道了两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
  一个在日本求学的中国孩子日语不好,但他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他的父母问他“你怎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敢于尝试,敢于出错才能不断获得新知,出错的精神是一种敢于探索,尝试的精神。能出错就能获得新知、新经验,出错是一种探索。小心翼翼地迈出你的脚,在你放下这只脚的时候,你会想到可能会出错,但是你不放下的话就永远不知道这一步是对还是错。
  人生的历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一个人走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你要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你就将迈出自己的脚,去探出一条路来,但是草原上没有方向标,每个方向都可以走,你只有敢于尝试,不怕出错,去不断地尝试,改正,尝试,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如果你在两条路的选择中出错了,那么回过头来重走的时候,你有两个收获:这条路不能走,不是两条路都能走。
  出错是经常有的,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从一个未经风雨、不谙世事的孩子到一个饱经风霜、目光深邃的老人,他要出几千次几万次的错。出错的精神就在于不固步自封,敢于尝试,就在于不懈地努力探索,寻求正确的目标。
  敢于出错的精神是一种不畏险途、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新知的可贵的精神。  
  简评:本文先从一般人的心理写起,然后点明观点:出错是人生一种积极的探索。观点新颖、积极。文章内容也很丰富,从爱迪生说到日本求学的中国孩子,然后又说到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错误,最后又强调观点,前后照应,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有力。
NO.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古人在面对错误时就知道没有谁可以一生都不犯错误。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平凡之人呢?
  一、错误造就了光明
  著名发明大王爱迪生,一个不怕失败不怕错误的勇者。数千次的试验没有消磨他要为人类谋光明的决心。一次次,他从失败中找出出错的原因,改进,更新,终于持久的光芒映亮了世界每个角落。
  二、错误流淌出美丽
  一位著名作家,他每次写完作品后都要给一个喜欢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那个人奇怪地问他,难道你不讨厌我吗?而作家却笑着说,你帮我找出错误,我要好好谢你还来不及呢!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版,是作家敢于直面错误的勇气的见证,他的精神之花将永远开在人们心中。
  三、错误蕴藏着智慧。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老师在黑板上解题,有意识地写错一步,让同学们检查,究竟哪里出错。经过一番努力寻找,同学们高兴地指出错误并暗自警告自己不要再犯同类错误。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巩固提高。思维在这里变得严密,找出错误,改正错误,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四、错误谱写出精彩
  舞台上,优美的舞姿是演员们十年功的展现。一个聋哑姑娘在舞台上和着音乐悠然地跳着《雀之灵》,别惊奇,这不是神话,她是经过了难以数计的训练才取得的成就,训练中无数次的错误没有使她气馁,一遍又一遍地根据音乐振动的鼓点才跳出了完美的舞姿。台下,掌声雷动,为了她精彩的演出,更为她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错误装点人生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错误装点着的瑕玉,虽不完美但很真实。无数个错误是我们无数个走向成功的起点。错误使我们品格坚毅,性情坚韧,我们在无数次的出错中得到升华,又在无数次改正错误的路上学会执著。
  让我们都鼓起勇气,直面错误,不被身边的冷语所退缩,因为我们相信,错误的背后就是成功!是精彩!  
  简评:本文内容丰富,作者从各方面写出了“错误”在人生中的作用:造就光明,流淌美丽,蕴藏智慧,谱写精彩,装点人生。构思独特。
NO.3
一位在日本上学的小朋友,当被父母问到怎么上课发言不怕出错时回答:教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我很赞赏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很敬佩小朋友敢于出错和不怕出错的精神。
  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夸张地说,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出错又不断改进的过程。
  出错是有原因的,或是由于年少没有经验,比如我们小时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而现在却可以出口成句,甚至成章。或是由于粗心,把原本不该错的弄错了,比如打错了电话,认错了人等。
  出错的程度也有区别。犯了错误像踢球踢坏了别人的玻璃,打碎了自家的花瓶,只要承认了,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但如果你把石头放在铁轨上玩耍而引发火车的脱轨和倾倒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恐怕此时,就不是你一句“我错了,请你原谅”就可以解决得了的问题。
  出错不一定是件坏事,在学习中,人们深有体会,出错是件好事,你可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不是说北大清华的状元们每人都有一本《××错题集》吗?看来,错了,记住并努力争取以后不错就很是不简单了,就可以“状元”了。我们也没少看关于那些由于出错而得福的电视和故事,所以出错并不一定不好。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出错呢?我认为,应该辩证、客观地去分析出错的原因,错误的程度和性质,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去努力纠正,防止再一次出错。
  对一些出错的人和事应多一些谅解,不能把人一棒子打死,犯了罪的人也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并有重新得到社会认可的权利,但是,对于那些明知是错,还故意去错,并一错再错,最终铸成大错特错的腐败分子我们绝不姑息,坚决地打击,以正党风、以安民心、以振国法。对于那些阴谋破坏大好的安定团结局面的破坏分子,如***功邪教,要坚决取缔和打击。对于那些阴谋分裂祖国的中华民族的败类,我们要坚决与之斗争,并终将取得胜利!
  
  简评:本文论述很辩证:有些错可以犯,并要善待犯错的人,而有些错却不可以犯,对这样的人不能姑息纵容。文章写得也很大气。形象


本题解析:有些错误,是人一生中免不了的,如学知识的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而有些错误,是绝对不可以出错的,如东郭先生一样的错就会丧命的。而有些明知是错而故意去犯,还大犯特犯,甚至会危及伤害到人民、国家利益的时候,是不可饶恕的。对于小的错误,人们的心理应该正视,不惧怕,任何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犯过错的记录。错误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吸取一些经验,知道哪些是行不通的。对于那些犯过小错误的人,我们应该是帮助,是理解,是宽容。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也可通过议论阐明上面所说的道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与慢
一个人要赶着出城门,他问一个老者他能否在天黑之前赶出去。老者说:“走得慢可以,走得快不可以。”他不相信老者的话,拼命赶路,结果摔了一交,腿扭伤了。在他一瘸一拐地走到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论语?子路》记载:做了莒(jǔ)父县长的子夏向孔子请教为政方法,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意思是:不要一味性急图快,如果主观要求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孔子这句话揭示了快与慢的辩证法。无论是走路行车,还是治学办事,要想尽快达到目的,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行进。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眼睛达不到的地方,让心到达。请以“让心到达”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要求:(1)注意“眼”与“心”的关系;(2)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哲学上“秃头论证”的理论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向了反面。
?全面理解上面材料的含义,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哲学问题。而哲学的命题也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那么,我们就可以引证古今中外,或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事例,来阐述如何提高对事物的预见性,做到抓住事物的苗头,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也许,在21世纪20年代或50年代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面目全非。
综上分析,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量变与质变。必须时时注意高度警觉,防止由量变发生质变。2.防微杜渐。必须时时注意掉下的每一根头发,细致“根”由,及早采取措施。3.反思。必须时时注意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点滴小事、每个环节抓起。4.环境保护。环境的不断恶化警示我们要及时进行环境保护,否则巨大灾难不可避免。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写作的角度很多,这类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我们的思维必然会敏捷,深刻,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