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7-03 07:44:22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复,,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于色(? )
(2)而后(? )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②舜发畎亩之中
子趋而往视之
④必先苦心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验(2)明白
2.B
3.AD
4.(1)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困苦他的心意和志气,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饿肚子,使他受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
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除:殿阶
C.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D.所以游目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骋:放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诘、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计算,列举
C.其风俗之美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其亭焉名:命名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特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B.辟地以为亭屠暴起,刀劈狼首
C.盖天下平久矣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D.欲问事,而遗老尽矣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第Ⅱ卷(11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按:查核。
小题2:C项,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B项,介词,把;介词,用。D项,代词,那;语气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
小题3:例句与C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D项宾语前置句。
小题4:A项,原文是“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②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小题1:请写出出自上述选段的一个成语,并作解释。(2分)
?
小题2:请从上面文字中概括孔子心中君子应具有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评析。(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成人之美。表示帮助别人实现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
小题2:(4分)从上述语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正直仁爱,守诚自谦,彬彬有礼的人,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实质考查成语的理解。根据“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很容易提炼出“成人之美”这个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评论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时主要理解第一段“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的意思——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另外结合第二段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来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自刎而死②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还。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分)
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2分)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也没有船可以渡江。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中“购”是重金征求的意思。该句式“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的意思。
小题2:A项中前一个“而”连词,表示顺承;后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可解释为“却”;B项两个“无以”都解释为“没有用来……”;C项中两个“奈何”都是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D项中两个“乃”都是“于是”的意思。
小题3:①讲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了自己的名声放走了刘邦,最后搞得自己自刎乌江.就是说他没抓住有利时机,丢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应是对项羽的批判非对其同情;②中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表达了对项羽的同情;③句中指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并非指对项羽的同情;④句中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应为对项羽的同情。
小题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中应重点关注“亡”、“ 独”、“ 无以”、“ 白衣冠”、“ 以”等字词的解释,“我何渡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两句的句式特点。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