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07:58:27 【

1、其他题  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9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
翻译:------------------------------------------------------------------------------------------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译: ------------------------------------------------------------------------------------------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 。



2、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小题1: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小题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小题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3、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创作了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
D.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其他题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惨象,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______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小题2:?,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小题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小题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小题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小题6: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7: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小题8: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