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请比较两首元曲的结句,联系全诗分析其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第一首曲子以春意阑珊的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融情于景,对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历史的愤慨、叹惋,含蓄而让人深思回味。第二首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对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的感叹),感情激烈饱满,让读者为之扼腕。(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小题1: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此诗为例加以分析。(4分)
答:?
?
小题2:全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月色皎洁显静,出屋、经过树林有滴水声为动,动静映衬;②雾气露水、东方未亮显静,霞光灿灿、叱牛声、白鹭惊起都为动,动静映衬。③白如素的月色、东方霞光,与农夫叱牛、惊起白鹭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
小题1:通过迷人的乡村晨景和诗意的叱牛早耕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安闲自得的农家、纯朴清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仰慕、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孟浩然抒写羁旅之思的《宿建德江》,完成后面题目。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意对即可)
(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攲:倾斜。②谙:熟悉。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意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残灯明灭枕头攲”与上阕中的“月华如练”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