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的确,爱是人类最纯洁的感情!如果没有爱,人世间也只有冷漠和凄凉;如果没有爱,世界就会变得寂寞而可怕……
请你以“爱”为题目,结合自己的阅历与认知,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爱
爱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宽广。
——题记
有爱的地方,就会有温暖。
当一个人认为爱是自私的时候,当一个人认为爱是占有的时候,当一个人在爱与痛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时候,那就是一个人还没有学会博爱的时候。
博爱,是普照的阳光,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博爱,是遍洒的春雨,让每一寸土壤都充满阳光;博爱,是遍吹的春风,让每一片树叶都充满生机;博爱,是万能的钥匙,让每一个人的心扉敞开。
孔子的爱,是那个战乱连连的时代的一束阳光,为那个动荡不安、残酷的社会增添了一丝温暖。蔺相如的爱,使他和廉颇成为挚友,共同为赵国效力。唐太宗的爱,成就了他,也成就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原来,爱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关心,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宽容。
当德国以最谦卑的姿势对过去所犯下的罪行忏悔时,犹太人民原谅了他们,世界人民也原谅了他们。相反的,日本依然没有低下高傲的头,依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没有感受到世界人民的爱,依然在历史与现实间挣扎。我们始终相信,中国人民的爱终究会感化这个民族,世界人民的爱终会让世界和平。
一花一草,一树二叶,一山一水,一砂一石。这些都是我们所要爱的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当我们学会真正的去尊重自然,爱自然,我们的爱就不会变得自私,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不再意味着占有,人也不会再强迫自己爱或者不爱。爱赋予了人宽广的心胸,以包容万物。站在山水间,张开双臂尽情享受我们所爱的自然;挤在人群中,微笑着面对每一张陌生或熟悉的面孔;面对失意与挫折,以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闭上眼睛,用最虔诚的心去祈祷和平与幸福。
人们颂扬爱,因为它纯洁、高尚、无私,令人温暖,给人希望。
人们渴望爱,因为它美好、纯粹、干净,令人幸福,给人力量。
人们常常被爱所感动,惊异它的伟大。
爱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宽广。
评语:简洁的题记诠释了博爱的内涵,正文先从反面着笔,列举了不懂博爱的种种,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接着由人间博爱延伸到对自然万物的爱,结尾呼应了题记,突出了中心。全文结构严谨,材料丰富、典型,诗化的语言更增添了文采,彰显了作者的语言功底。
爱
世间的爱有很多种,舐犊情深的母子爱,相濡以沫的手足爱,天长地久的夫妻爱……它们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将它的温暖洒向全世界,将它的根系伸到每一块土地。
水,虽然说拥抱大海是每一个水滴的梦想,但是伟大的水滴们却为了造福世间,放弃了他们的梦想。它们穿越森林,给百木送去滋润;它们飞跃悬崖,给游者予以惊叹;它们穿越沙漠,给旅者送去希望;它们降到旱地,给百姓予以恩惠。水的爱遍布世间,它用它的爱救治万物,它用它的爱滋润万心。这样的爱能不伟大,能不令人敬仰?
爱,是像水一样用它的力量滋润万物,亦是用一颗真心拥抱世界。徐本禹就是抱着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爱毅然踏上西部支教的道路的。出自农门的他刻苦努力终于考上心目中渴望已久的大学,多年的打拼终于将要换来甘甜的时候,他却放弃了美好的前途,毅然选择到西部支教,因为在他心里,自己的前途远没有西部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来的重要,他要将他的一生献给国家的扶贫事业,将他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爱,且不需要多大的资产,一个小小的灵魂亦能承担起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单薄的身躯亦能散发出这最伟大的爱的五彩光辉!
水用力量去爱,徐本禹用真心去爱,而他却用生命去爱,一种用生命去爱的博爱,怎能用伟大二字简单形容?他就是丛飞。曾经,他用舞台构建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不像世俗的歌手,为的是追名逐利,更卖力的歌唱为的只是穷困的孩子能吃饱穿暖,能高兴地上学堂。虽然病魔无情地侵袭着他那颗熠熠发光的爱心,但即使是沙哑的声音,他也要为那些孩子们歌唱,尽管歌声已没有往昔嘹亮,他仍旧毫不吝惜的将生命最后一点气息留给人间。这样的爱,能不叫人感动?世间还有什么能美得过这种爱,伟大的过这种爱?
爱,是水放弃拥抱大海的梦想而润泽万物的伟大,是徐本禹毅然放弃自我而选择大山的伟大,是丛飞用生命奋力歌唱点燃希望的伟大。世间因为有爱,才有鸟语花香,才有欢歌笑语。
请用心去感受这份爱,用行动去传递这份爱。
简评:文章紧扣话题“博爱”来展开论述,思路开阔,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笔流畅。
本题解析:
题目中要求考生“自己的阅历与认知,并联系实际”,这是对学生思维范围的一种限制性提示。它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实际生活,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爱之人,爱之举,爱之思,并大加颂扬;去抨击生活中缺乏博爱之心而自私狭隘的人、事以及典型现象,去反思社会生活中“爱”的淡化与缺失,从而表达自己的个性思考。
【名人言论】
1、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列夫?托尔斯泰【俄】
2、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雨果【法】
3什么是爱?爱就是对家中那个老女人随口叫出的‘妈’,和转过来对旁边那个年长的阿姊顺口叫出的‘姐’。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印度】
3、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伊丽莎白.白朗宁【英】
4、严格说来,爱所有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所谓爱所有人,就是觉得自己能妥善处理同所有人的关系,随时准备帮助他,对那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们作出一些爱的姿态。
——纽曼
5、一个吝于付出的人,一定也没有什么爱。爱,不是被爱也不是等待,爱是先把自己交出去,然后才能得到的花朵。
6、爱是什么?爱是豁达,是付出,而不是自私的拥有! ——王绍男【中】
7、爱是女人出行的勇气,爱是女人凝视的星星,爱是女人航行的罗盘。 ——丁克拉格【德】
8、爱的真谛,就是用心接受自己,用行动去肯定别人。
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本质却是无偿地索取。 ——有岛武郎【日】
9、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泰戈尔【印度】
10、爱可以让我们看不到人的过犯,忘记人对我们的攻讦指责,爱可以医治我们受创的心。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 ——雪莱【英】
【最新素材】
①2006年“中国骄傲”年度人物——湖南资兴市坪石乡昆村村妇委会主任兼计生专干陈淑秀,在山洪来临之际,以自己挨家挨户的呼喊组织转移100多名村民,而自己却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②2005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丛飞,在长达11年里,先后资助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即算在自己身患绝症时也没有间断。
③鲁迅先生对柔石、殷夫的关怀,对丁玲、巴金的呵护和对敌人的“横眉冷对”
④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⑤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诺贝尔为科学贡献了一生,在设立“诺贝尔奖”时他说:“这些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之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杯中日月
天地如杯,日月经行其中,复起复落;人生如杯,日月照耀其中,患得患失。
在我们出生以前,日月就已无数次地起落,又以我们生的名义卷土重来。一如那句美好得令人心颤的话:“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世上”,我们自人世初啼,于杯中天地见证朝暾夕晖与阴睛圆缺,在成长与历练中享受美好,更追求着美好——像日月一般永恒地爱与幸福。
而追求,难免追不到,求不得。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别离、爱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日月起落里,我们患得患失,像周国平寓言里的那只兔子,得不到时内心骚动,得到了又害怕失去,求不得放不下,求得了也放不下,迷失了自我。
一切只缘于有时我们追求得太盲目,太不切实际罢了。杯中日月何曾落于杯中?我们的心杯一盏,何能斟尽人间春色,又怎能被蝇营狗苟的利害得失而搅浊了欢乐这杯清酒?
渊明玉杯一盏,自知盛不了折腰的五斗米,便挂令陶彭泽县,一样在东篱找到了他杯中的可盛之物,酿了一生菊香以飨后之来者。子瞻应该是一盏琉璃杯,清透 如他的品性,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虽不能抗其永恒而据为己有,但他一样盛满了超脱心境和乐观心性,快意当前,造化之中而不被造化所弄。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追求心杯中的日月。它不该是名利,那非永恒,会在时间的铁腕下碎为蚕粉;它不该是庸碌,那非生命的意义所在。枉费我们来人世看一遭阳光;它不该是丑恶,那只是魔鬼所爱天使所弃。
我们即使在白昼的魔法里,也不能被俗世的流言蜚语和所谓的是非标准所蒙骗,坚守自我,坚守本真的爱恨,让心杯玲珑剔透,自可明见日月之色,知己所求。
杯中日月,可以有无限春色,也可能被千山暮雪冰封寂静,一切都在于我们于得失中的选择。
天地一大杯,人生一小杯,日月明反其中,我们爱恨盈满,恩仇不减。人生伊始和世界之初一样荒芜,而时间也许没有永恒的尽头,但人生红颜皓首,一样归于 虚无。但为这过程的充实,我仅请杯中日月作为见证,花开花落,人生春秋代序,但永有四月天,我将沉稳地走下去,追求心杯中的日月,使这过程充实,充满创造 的喜悦,那时我回头,身后必已是灿烂辉煌的杯中世界。
本题解析:这道作文题,审题没有难度。最后一句便是立意方向。不过要写好作文,并不容易,需要回答如下问题:1、怎样才算“真正的拥有自己”,要“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能失却人性中的美好的东西,如真诚、善良、守信等,不能失却作为人先天应该具备的品质或性情,如幼儿的活泼好动,青少年的 好奇心、创造欲,又如人的爱美、向善之心,表现欲,这一些不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在生命中消逝,不能让世故替代真纯,不能让阴毒替代善心,不能让敌意替代 信任,不能让自私自利替代大公无私,不能让嫉妒替代了包容,不能让破坏之心替代建设之意,不能让懒惰替代勤奋,不能让虚荣替代真挚,如此等等。2、为什么要拥有自己,因为“真正的拥有自己”,我们就能拥有人的天性中许多美好的品质或性情,我们就能在心灵深处守住真善美,就能在各种诱惑中不迷失自己,能把握自己的生命方向,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和谐的人、美好的人。3、如何真正的拥有自己(1)不仅要拥有物质,更要拥有精神;(2)不仅要改变“旧我”“小我”,还要守住“真我”;(3)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的意志,遇到挫折与打击不动摇;(4)不随波逐流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读完上面两则消息,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产生了什么联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叙事、议论、抒情均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从“鲶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析)竞争就是要打破一种僵死的状态,输入新的机制,而“鲶鱼效应”就是要改变沙丁鱼群的呆滞状态,使其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鲶鱼效应”就是一种竞争的效应。
(联)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竞争的历史,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在这种竞争中,人类形成了生理、心理上的特质,从而能够更有力地地征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界竞争的同时,人类内部不同民族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如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雅利安民族以及后来居上的欧罗巴民族,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竞争,人类在今天才会出现如此繁盛的景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与天与人的竞争,我们恐怕还会如古猿那样在树上攀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吧!
(深)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竞争的更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那些竞争中的落伍失败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欺侮。
曾几何时,我们还曾为美日汽车市场大战而惊叹,还曾为西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宣传而迷惑,甚至还曾谈竞争而色变,似乎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阴谋、卑劣的代名词。而在今天,我们也终于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企业中,招标承包,优化劳动组合;发展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就连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一反过去的只见选票不见人的状况,让候选人登台竞选。记得曾有一句话:“在芝加哥,穿高跟鞋的姑娘比内地小伙走得还快。”但如今,君不见,人们的脚步都已匆匆?
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强者的竞赛,要实现中华民族多少年来魂牵梦系的强国梦,只有勇敢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去经受竞争的锻造。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似乎过于“谦谦君子”,当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时,我们还在悠闲地研究故纸堆,恪守着中庸之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失败的中国,饱尝了欺辱,辛酸,而今,觉醒的中国已勇敢地打开国门,去迎接竞争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如逢春古树,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像别里科夫一般,自缚于套中,便会如那呆滞的沙丁鱼群,在消沉中死亡。(扣)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投身竞争之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题意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其既能“一心攻读圣贤书”,又能“两耳要闻天下事”。两份报纸刊载的消息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表明有着深厚的名校情结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情结的国人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其实,说到底,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切题的角度很多,可写的内容丰富,把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视察,上午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谈了听课的感受。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总理的感言,标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文中在谈到岩石的分类时,出了点小纰漏。12日中午,一位读者致电新华社,认为温总理讲话稿中所说的岩浆岩和火山岩应该是一个概念。新华社总编室将这位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当晚,温总理就亲笔致信新华社总编室予以更正,并向读者致歉。次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温总理的信函。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