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 ①作《思慎赋》以刺时?②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③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④ 言著史之“五不可” ⑤子玄请于执政?⑥ 帝读《史通》,称善 A.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 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 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 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日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丑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
译文:_?___。 ?
②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译文: ? 。?
4、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于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田父绐曰绐:欺骗
C.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让……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之亡我 臣之壮也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具告以事。
小题3:关于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
(2).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
(3).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雰豆③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①上:指隋炀帝。②揵:连接。③雰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及:言及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雰豆以食?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亳、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译文: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