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为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参考答案: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本题解析:注意排比,句式要相同。双重否定。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B项,对象使用错误。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C,褒贬不当,义无反顾,褒义,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D,不合语境。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点评:在对“正确使用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中所涉及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常见成语的理解和把握;②结合语境来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③容易误用的成语辨析,④考虑成语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要形成能力就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对知识要点作系统的梳理,并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加以巩固。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宫阙绵里藏针珠光宝器
B.轻挑貂婵 和盘托出额手称庆
C.函养缴税螳臂当车气喘吁吁
D.辩论 膨胀纹丝不动无上光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珠光宝器”应改为“珠光宝气”B“貂婵”应改为“貂蝉”、 挑—佻C函 应为涵。思路点拨: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B.遒劲(qiú)
C.忸怩(nì)
D.忤逆(wǔ)
颓圮(yǐ)
火钵(bō)
漫溯(suò)
瞋目(chēn)
荡漾(yàng)
彳亍(chì?chù)
青荇(xìnɡ)
团箕(jī)?
橘子洲(jú)
寥廓(kuò)
拊心(fǔ)
创伤(chuàn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选自各报刊和网络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汉字五千年”主题演出走进澳大利亚校园?(新华网) ?
汉字艺术秀亮相世博受欢迎?(《人民日报海外版》) ?
小学生作文(用网络语言)似“天书”?(《邯郸晚报》)
国人进入提笔忘字年代专家建议保护手写习惯?(《广州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汉字是一种优美的文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载体。然而,当今网络给我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却给汉字的书写、使用带来负面影响。提笔忘字、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保护汉字的手号习惯并规范使用汉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