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21:53:0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小题1: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一】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随缘自适,听凭自然。
【小题一】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


本题解析:
【小题一】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体现了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
【小题一】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暮春/飞花/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思念故乡之情。
(2)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对联与人物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东坡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贺
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 千秋永祀老诗翁。
——白居易
D.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屈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观江涨
陈与义
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①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②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注】①鼋鼍:鼋鱼和扬子鳄。②可:怎能。
小题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怎样的景象?第三联对表现这一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筒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它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3分)第三联描写旧穴被洪水冲毁的鼋鼍都气势强盛地争霸新穴,鸥鹭栖息的沙洲被洪水淹没,鸥鹭惊恐地四散飞去,从侧面烘托江涨时波浪之大。(3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3分)江涨时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作者忘记 了官场带来的忧愁烦恼,于是发出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的感慨,并为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诗歌所写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内容概括归纳出来。前两联写眺望下雨涨起来的江水,足以使人忘掉愁绪,给人以平地浮动的感觉。翻卷横流的层层巨浪,直逼半天中,且有掀翻孤日的气势,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要点出第三联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江涨时波浪之大。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陈与义在南渡以后,目睹社稷倾覆,自身饱经战乱,因而其多抒写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感。尾联说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因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19.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
20..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小题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如“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描写了湖面的美丽景色,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显示了诗人的达观之情。“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本题解析:
小题1: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想象水晶宫里奏响了《霓裳》,“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所以“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是错误的。
小题2:要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诗歌的不同,也要熟练掌握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辛弃疾、苏轼等,豪放派显示的是一种达观、豪迈的情怀,从词中“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等句可以看出是豪放派诗歌。
小题3:从“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等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旷达、豪迈的胸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第二问要求列举两处描写,那么就要具体列举出来。并说明是怎样表现出这种胸襟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