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②无那:即无奈。
古从军行(节选)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在意象的运用上,两首诗都采用了________意象。
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情感表达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塞诗;烽火(或“风沙”)
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李颀《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也同样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两者都表达了同情之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小题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2分)
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小题1:“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
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2分)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本题解析:
小题1:首联以问句开篇,有加语气的作用,更能衬托作者的孤苦凄凉之感。通过“旅馆”“寒灯”等词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孤身在外,形单影只。此题作用的切入点重点是情感。
小题1:此题考查炼字。又字从字面上讲是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从深层上来讲,动作体现人物心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透出多少无奈。答案思路:字面义+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2013·高考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
小题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小题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小题4: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5: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6:________________,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小题7: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8: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载笑载言
小题2:百步九折萦岩峦
小题3:浑欲不胜簪
小题4:轻拢慢捻抹复挑
小题5:能谤讥于市朝
小题6:率疲弊之卒
小题7: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本题解析:
小题1:“载”字易错。
小题2:“萦”字易错。
小题3:“簪”字易错。
小题4:本题给出后句,要求写前句,难度较大,“拢”“捻”“抹”都容易写错。
小题5:“谤讥”易错。
小题6:“疲弊”易错。
小题7:“依”易错。
小题8:“冯”字是通假宇,容易与通假后的字混淆写错,“御”字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注]西楼,指苏州观风楼。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你认为上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赏析“只无人与共登临”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先写远处的斜阳,流水,山林,再写近处的村落。
②以声衬静(视听结合),衬托。几下捣衣声打破了秋天的宁静,突出了秋景的孤寂。
③寓情于景。萧瑟的秋景里,蕴含了作者孤独的感情。(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就可)
(2)①点睛之妙。②点明别后登临,物是人非的凄凉伤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小题1:本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诗人的情感?(6分)
小题2:请在第二句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在炼字方面堪称典范的字或词语,并予以点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2分)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2分)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2分)
小题1:“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如单独解释“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一语双关,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如解释“侵”,有渗透、浸透之意,表现出一种辛酸的程度,也有时间推移之感,表达了作者心境的孤寒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从诗中来看,诗人有病,根据注释得知他喝酒,客说明他在异地,烛说明是晚上,整合这些信息可得出答案。因为是客,喝酒解愁,这愁有思乡愁,也有注释中的被排挤的忧愁。第三问,可从诗中摘取有关诗人形象或时间的词语。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首先解析此字之本意,用在这里的意思,然后写出其对表达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如是否生动形象的表达抽象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