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也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斧斤以时入山林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潜”“ 竟”各1分,句意2分)
(2)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旋”“佐吏” “抚纳”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名词作动词用,“写檄文给……”的意思)
小题1:C(A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动词,治理。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代词,这样。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
小题1: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小题1: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C.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D.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继宗,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全汝母子命 希望,能够
B.数与中官张庆忤 抵触,触犯
C.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完毕,罢了
D.将具实以闻 报告,上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每于帝前毁继宗 众惧,请于继宗
B.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上已知其人矣 人服其鉴
D.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B.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C.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D.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继宗做刑部主事时,囚犯因瘟疫死了好多。他亲自给他们吃喝,还让他们三日洗浴一次,因此救活了许多犯人。
B.杨继宗听闻母亲去世,立即回乡,把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其他官员,仅带一仆人和几卷书离开,作者写此意在说明他是一个至孝之人。
C.巡抚云南时,三司中大多是旧僚,杨继宗与其“相见欢然”。并拜托他们以后有事求不要推脱。
D.杨继宗对实情进行了勘察,了解了仓吏缺损粮食之原因,准备上报,众人惊惧,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赔偿。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3分)
②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杨继宗宅心仁厚体察下情的两个事例。(自己概括,引用原文均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①难道不是那个不爱惜一个钱的杨继宗吗?②管仓库的官吏十多个囚犯粮仓亏空粮食之罪而入狱(被关进监狱),以至卖掉子女来赔偿。(2)1、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2、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3、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4、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5、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罢:罢免,免除。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而,表假设,译为“如果”“若”。A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向;C前者为代词,这个;后者为代词,他。D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是。所以选B。
小题3: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该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和对称句的角度来判断。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亲自给他们吃喝”错误。B,“作者写此意在说明他是一个至孝之人”错误,意在说明其廉洁。C“拜托他们以后有事相求不要推脱”错误,而是“以后要秉公办事,请他们谅解”。所以选D。
小题5:(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反问句,私:爱,爱惜、坐:因…犯罪,系:被关押,投入,抓入。鬻:卖掉,卖出。(2)此题较为简单,可跟句子大意来判断哪一个句子能体现杨继宗宅心仁厚体察下情的特点,然后直接引用该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二)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①,人皆称②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③。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④,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⑤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⑥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⑦秦王怒而僇⑧相如于市,武安君⑨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⑩,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
①〔完璧〕指完璧归赵。②〔称〕称道,称颂。③〔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这时秦国声言要取璧是实情,不是想要借此打赵国的主意。情,实情。④〔此两言决耳〕这只要两句话就决断了。⑤〔出〕交出,拿出。⑥〔绐(dài)〕欺骗,欺诈。⑦〔令〕假如。⑧〔僇〕通“戮”。⑨〔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大将。⑩〔责璧与信〕意思是索取璧和责令赵国守信。责,索取、责令。〔族〕灭族。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触犯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谢:感谢
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待遇
D.诈赵而胁其璧诈:狡诈
小题2: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乃谓秦王曰臣乃敢上璧
B.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C.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入璧而秦弗予城
D.以一璧故 以明大王之失信
小题3:选出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B.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C.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
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D.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小题4:司马迁对蔺相如完璧归赵是持赞赏态度的,而王世贞对此不以为然。你认为王氏是从哪些方面批评“完璧归赵”一事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回答。(4分)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3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计分。
一方面说明“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指出“完璧归赵”是“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另一方面说明“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指出“使舍人怀而逃亡”的做法是错误的。
小题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3分)
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关键计分点——度,特,佯为——每错一处扣1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
译文: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关键计分点——诚,见……于,负,间——每错一处扣1分)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分)
译文: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完仪式后让他回国了。(关键计分点——廷,毕,归——每错一处扣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谢,道歉。遇,动词,招待,款待。诈,动词,欺骗。
小题1:均表转折。A,表承接,于是/表条件,才。B,主谓助词,无实义/代词。C, 介词,因为/连词,来。
小题1:根据文意可断。
小题1: 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适莽苍者(适:往)
B.腹犹果然(果然: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C.众人匹之(匹:对比,相比)
穷发之北(发:草木)
D.未有如其修者(修:长)
而征一国者(征:使……信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理解虚词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