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22:17:2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①首联“青山”“白水”两个形象有何特征?作者用这两个形象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②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班马:离群的马,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不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 《蜀道难》)
(4)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6)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7)?,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参考答案: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白帝城高急暮砧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唯见江心秋月白
(7)千载琵琶作胡语
(8)无边落木萧萧下


本题解析:名篇名句的背诵,要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颁白”、“扪”、“砧”、“唯”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11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小题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小题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小题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词作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兰”“蕙”“菊”三个植物意象的共同内涵应是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操守。
小题2:联系全词的主题可以看出,词人借它们抒发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凉”字用得妙。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纳兰性德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东风那惜小眉弯。芳草绿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梦见犹难。
小题1:上片“东风那惜小眉弯”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无情,人生易老,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绵长愁情。(3分)
小题2: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1分)②伤心孤独,(2分)③对心上人的思念。(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简析题可结合着运用的修辞手法,指出其表现的主人公情感即可。“惜”字把“东风”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惜”可理解为“怎么会怜惜”,故形象的体现出主人公的埋怨之意。
小题2: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一词,题干暗示情感的复杂多样,故答题时,要结合着下片的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得出答案。如一个“忆”字,体现的是对往事美好的怀念;“泪”“谁与话春闲”表现出主人公的伤心孤独;“梦”体现出对心上人的思念。把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