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他们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可他们却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小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这只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假如没有这只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知,“凳子”指的是闯进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这个想法或念头让自己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发现自己从未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或念头,或许我们将永远看不到梦想,永远屈从于现状,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显然,这个“凳子”代表着那些肉眼无法看见却能给人以精神力量的东西。参考拟题:“我的人生我做主”、“人生需要规划”、“找准自己的位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
点评:点评:要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以“感动我们的教师”为主题写一篇话题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护卫学生?
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向倩: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
原本,只需两秒钟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生们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向倩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垮塌,向倩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了废墟中。?
严蓉: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人民教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灾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人们记记住了“严蓉”“谭千秋”“向倩”等英雄的人民教师的名字。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活着的人深刻地理解了“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在灾区,感动我们的教师绝不仅有以上几位,或许我们现在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老师”!这些老师,在危急时刻给学生们传递生命的力量,延续了一段感人故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但是好的文章来自创新,来自独到的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军事化管理当然需要“没有借口”,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主管理,难道时时都不需要“借口”?“没有借口”是否就绝对合理呢?如果再换一个领域来看“借口”,我们还会有新的见解。上面谈的是有关管理、规范、规则的话题,那么把“借口”放到情感领域来观照呢?有时亲密无间的情感,有了借口,可以疏远;有时虚伪的情感,竟然有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有时“裂缝”的情感,来一点下小小的“借口”,可以重新愈合:这都是很好的立意。“借口”和“没有借口”,在我们的身上,是不是就无法调和、折中呢?正如“宽”“严”在对立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样,“借口”和“没有借口”也可以辩正地统一成这样的观点:对自己,可以来一点借口,通过幻想和补偿来获取信心和动力,就像阿Q;对别人,不能有任何借口,否则是欺骗别人,伤害别人。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中的观念?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单材料的材料作文。
【审题方法】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方法点拨】在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材料中,有些关键词句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话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在材料提示部分出现。
【适用范围】此方法适用于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
【方法示例】关键句子“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给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方向,也给考生以自由空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这一切的载体,母语(汉语)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典故和道不完的神秘魅力。汉语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同时,提示语在强调母语重要地位之时,也隐射了当前母语及其尴尬的地位。这启示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现状。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不能单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一味讨论种种语言现象,应该进一步思考“母语”所传承的文化内涵,通过语言现象的阐释,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的理性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