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22:27:18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盛世不可缺席危言
林黎元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人们往往很容易目迷五色、耳迷五音,在自我陶醉中麻痹、沉沦。听惯了莺歌燕语般的吉言, 而看不见“危言”,也即“直言”“正言”的犀利锋芒,这很可能导致将来“大厦将倾”时幡然悔悟却已经无力回天的悲剧结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盛世之下隐伏的蚁穴般的危机,有些人常常不以为意,因此对于那些刺耳的善意的批评、提醒、忠告之类的“危言”,深感厌 烦,乃至排斥、打击。这可见出执政者眼界的短浅、胸怀的狭隘。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危言是执政者可引以为戒的镜子,是显微镜,是放大镜,照出 病变部位,放大深藏的病毒,才能对症下药,这是去恶扬善的前提。
历史上对危言采取闭目塞听、围堵打压手段的专制独裁的暴君,1并不鲜见。比干忠心进谏却被殷纣王视为妖言惑众,惨遭摘心之祸。罔顾危言直谏,终致众叛 亲离,亡国易代。周厉王弥谤,可是他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壅堵群言民意的结果就是身死国灭的下场。独夫民贼,就是这样在渺视危言、一意孤行中一点一 滴地累积起来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为政者,当思咨诹善道、察纳危言,以激浊扬清、趋利避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为危言提 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畅通的渠道。
就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所言,“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是智者的醒世危言,它告诫人们:改革尚未 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放眼当下中国:贪腐顽疾根深蒂固,央企巨亏触目惊心,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乡村凋敝急速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形势告 急,周边外交紧张凸显……太平之下,危机四伏,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倘若盲目乐观,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在一片凯 歌高奏的赞美诗中熏熏然陶醉,其结局可以想见!只有正视矛盾,直面问题,从危言中猛醒,才不误入歧途、身陷绝境。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愿执政者时时刻刻敲响“危言”的警钟!


本题解析:这道试题的材料是一段言简意赅、耐人玩味的排比句,从眼、耳、嘴、心的同(生理功能)与看、听、说、想的不同(心智功能)两个层面概述了其矛盾处。简洁的表述,留给考生自主立意与思辨的空间是广阔的。  可以先运用发散思维,针对材料中诸关键点,各个击破,多向阐释;然后再比较甄选,运用聚敛思维,扣住一点来阐发感悟。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不同,执见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在于从参差驳杂中捕捉真、 善、美,剔除假、丑、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防“眼睛骗人”,还得听听旁观者的看法……总之,要看得真,看得准,看得清 晰,看得透彻,看的人(主体)就得有理性,不偏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善于借“眼”,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致误入歧途。
“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要有公心,不偏狭;“于无声处听惊雷”,听要细致入微,于无声处见精神,洞幽烛微;“衙斋 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脚踏实地的倾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壮怀激烈的倾听……听什么,如何听?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听风就是雨”,这样的“捕风捉影”的被动的听,盲从的听,就把能动的主体——人——蜕变为物理的传声筒了。政声得失在 于野,善听民意,雅纳善谏,执政者才能得民心,聚民力。闭目塞听,置若罔闻,视异见如洪水猛兽,终将致离心离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心”,要 听得进吉言,更要听得进危言、凶言。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若谷虚怀,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巧言令色鲜于仁”,有巧舌如簧,口蜜腹剑者;有信口雌黄,指鹿为马者;这样的“大嘴巴”是乏仁寡德的。有花言巧语, 阿谀逢迎者;有锦心绣口,溜须拍马者;这样的“甜嘴巴”是要引以为戒的。有睁着眼睛说瞎话,哗众取宠者;有纸上论兵,夸夸其谈者;这样的“活嘴巴”是要误 人误国的。“言为心声”,嘴巴怎么说,往往能洞见其隐秘的内心。“敏于行,讷于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开天窗说亮话”,人民公仆要想真正成为人民 的贴心人,就得学会说真话,说大白话,少来一点拿腔捏调的官话、套话、场面子话,而要把话说到百姓的心坎里去。
“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心之官则思”,“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众多不一样的想法,才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开放、民主、进步的社会,首要 的是思想的自由。尊重人们的想法,允许探究、讨论、争辩、实践、激浊扬清,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视通万里,精骛八极”,想得开,看得远,路才会越走越宽。
也可以立足整体来引申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在多元价值观纷繁错杂的大时代里,要去蔽,不自失,需要高扬理性思辨的旗帜,要点燃崇高理想的火炬。
在众声喧哗中,要独立,“不和众嚣”,学会自己去看、听、想、说,不沦为一种附庸。
根据上述这些感悟、思考,在写作过程中的提纲编拟环节,可以用简要的书面文字将立意(中心论点)表述在稿纸上,以便进一步斟酌、推敲。
以下立意供参考:
1.眼界决定境界。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3.“于无声处听惊雷”,盛世中更要敏锐听取危言与凶言。
4.“巧言令色鲜于仁”,敢于说真话,是德性(勇气),也是智慧。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决策者要善于借“眼”,察纳雅言。
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转变作风须从消灭空话开始。
7.公共舆论不可缺失主流价值观的导向。
8.媒体记者的言说要勇于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9.“目迷五色,耳迷五音”,在浮世喧嚣中,要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10.尊重异见,广开言路,博取众长,才能去专制,得民主,有进步。
11.学会倾听,从善如流。
12.人言言殊,我心有主。
13.独立思考,不和众嚣。
14.广闻博见,敏思慎言
……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经济社会的发展好比长跑接力赛,需要每一个接力者找准自己的位置,接好接力棒,跑出一个新成绩;同时也要考虑整体赛程,注意为下一个接力者创造好的接力条件。如果没有全局观念,没有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很难扮演好“接力”角色的。
  ②交响乐队里,管乐、弦乐、打击乐有几十种,但演奏优美的乐章,必须有指挥家的协调。
  ③高空走钢丝的演员,手持长长的竿子,为的是协调躯体的平衡。
  ……
  阅读上面几则材料,根据“求同法”选择最佳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爷爷带着孙子来到花园,偌大的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娇艳欲滴的花朵,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面对眼前的美景,爷爷突然发问:“孩子,你知道自然界中,有不会开花的草吗?”“当然有了,蒲公英呀。”小家伙不假思索地说。“蒲公英是会开花的。”爷爷指着园子里的蒲公英说,“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我想起来了,”孙子嚷道,“狗尾草不开花呀!”“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爷爷笑着说。“那麦田里的荠荠草总该不会开花吧?”小孩子若有所思地说。“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调皮的孩子双手抱头,冥思苦想,半天没有说话。
  终于,老人开口了:“孩子,其实生长在田边山野的草都是一种花,而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也都是一种草;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也是一种草。”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自拟标题,自选文体,立意要在材料范围之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表达与交流(60分)
请以“那一刻,我为你____(感动、难过、惊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分)
要求:
(1)在空格处补足标题;
(2)根据补全后的标题构思文章;
(3)结合生活实际,真切感人;
(4)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5)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在于把握标题的构成。补充作文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也可以参照材料选取其中一种补充到文题中,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本题在分析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情境,不论是为你感动、难过、惊喜还是别的什么,都要抓住让你有所触动的那一瞬间,抓住那种感情,写出受触动的缘由,和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做这篇作文的时候,先要找出自己熟悉的或是有过经历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这个话题最好能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不要凭空捏造。
点评: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类型,既给我们以必要的限制,又在规定范围和限制条件之下给了我们选材和立意的“自由权”,而要想用好这些“自由权”,首先需要我们认真“补题”。在给半命题作文“补题”的时候应该注意要避“生”就“熟”因为要补充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要写的内容,还涉及到要表达的主题,所以在“补题”的时候,不应该选择自己还十分生疏的材料,而应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材料,不应该选择自己没有思考过的道理,而应该选择自己有过深人思考的道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最高处


  当你欢喜你的过去,着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当你明白他人能带给你欢乐,但真正的幸福源于助人之乐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当你与对手成为朋友,获得至亲的爱与尊重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造就你,失败不会击垮你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当你知道不为正义挺身而出,就意味着将沦为罪恶的牺牲品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当你真正懂得失败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整个人生;昨天在昨夜结束,而明天是崭新的开始时,你就站在了最高处。
  请以“人生的最高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