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三)
A.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侈自败者多矣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2、阅读题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tì)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小题2: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3、单选题 【若】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B.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C.曾不若霜妻弱子(及,比得上)
D.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如果)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二)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悦
B.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属:隶属
C.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道:道路
D.而右手揕其胸揕:刺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丹不忍以己之私
B.乃请荆卿曰其先乃齐人
C.臣左手把其袖其后秦伐魏
D.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荆轲游于邯郸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使工以药淬之
③以次进 ?④以故荆轲逐秦王
⑤乃以手共搏之 ?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⑦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⑧酒酣以往
A.①⑦
B.②⑤
C.③④
D.⑥⑧
小题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5:对荆轲的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而使樊将军自刎。
C.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D.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重要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文:?
(3)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译文:?
5、阅读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传:传记
D.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
小题2: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3分)
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C.其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