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6 06:26:13 【

1、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李煜)
3、_____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周邦彦?)
4、_____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李贺)
5、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阁夜》杜甫)
6、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李白)


参考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五月渔郎相忆否
4、女娲炼石补天处
5、三峡星河影动摇
6、莫使金樽空对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小题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关雎》)
小题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
小题1: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小题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小题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多选题  下列对《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B.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C.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D.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每一首诗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的形象,如凤凰、天狗等等。
E.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而在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则注重表现其客观方面的特性。


参考答案:DE


本题解析:D错在“每一首诗都塑造了一位英雄”,E错在“注重表现其客观方面的特性”。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共6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3)??,地蹦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 蜀道难》)
(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答案:(1)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每句2分,共6分,有错漏处则该句不给分,多选则按前3句计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参考答案:(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
(2)君子博学而参醒呼?
(3)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