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送绢偿之之二虫,又何知 B.乃举杜预自代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C.祜以礼遣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其室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王沈劝他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3分。译出大意给1分;“辟”“就”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守备。(4分。译出大意给2分;“去”“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小题5: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本题解析:
小题1:识:通“志”,记,记住。
小题2:于是,就,两者一样。A.他们/这。C.按照/拿。D.代词,他的/表选择,是……还是……。
小题3:说“羊祜并不阿附他”,于文无据。
小题4:略
小题5: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小题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参考答案:
小题1:择友
小题2: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是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要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是难点,要正确解答题目,除了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外,还要对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比较熟悉。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不仅要能背诸子百家的文章,更要了解其思想的精华和形成的过程。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由此可见,本则论语是谈择友观的。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考生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的特点。我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论述自己的观点不是重在说理,而是重在叙事。他们将哲理蕴含在叙事之中。比如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没有一句说理的话,全都是叙事,但在叙事中隐含了他的思想。他赞同曾皙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所描绘的和谐美好的景象就是“仁”带来的。本题第一问: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没有,而到邻居那里转借。这在孔子看来是不“直”。虽然微生高尽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微生高隐瞒了自己家里没有醋的真实情况,这种隐瞒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现。第二问: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助人,但更要为人正直,这是一个道德准则。所以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类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参考答案:1.C
2.C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网)
B.鸡豚狗彘(猪)
C.孝悌(尊敬父母)
D.庠序(学校)
小题2:下面的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悌是尊敬兄长。
小题1:A前为打开,后为开花。B兵器。C有的。D这。
小题1:例句是状语后置,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而B中的于何东,于河内不是状语后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 注意生和死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连词成句,注意语法。(2) 王为名词作动词,称王,未之有也为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______
(2)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______
(3)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_______
(4)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________
参考答案:(1)练习,学习。
(2)始,才。
(3)曾经。
(4)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