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分)(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遂令建进药而死 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每错2处扣1分。“位大”“位小”后不断开亦可)
小题6::①如果获罪,由我一人承担;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大家。
②这些东西是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
本题解析:
小题1:怪:觉得奇怪。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A项“以”,介词,拿,用;介词,把。B项“于”都是介词,“在”。C项“与”动词,交给;介词,和、同。D项“乃”代词,如此;连词,于是,就。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3:⑤是“间接”表现。⑥说的是钟离意不接受贪赃之物,表现其清正。
点评: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主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 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命题人看准了这 一点,往往在“某一种”传统美德的“点”上命题,制造出“主旨错位”的误区。
小题4:A项,不是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而是皇帝命令大司徒属下.B项,“力排众议”无中生有。C项,“委地而不拜赐”表示不接受赏赐;不是“加赏”,而是“改为赏赐”。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5:“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结构相同,中间应该断开。注意句首常用词“若”“则”等。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小题6:注意得分点:① “归”承担;“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守信义;句意各1分。②“此臧秽之宝”译为判断句得1分,“诚”确实;“拜”接受;各得1分。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参考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建武十四年,会稽瘟疫大爆发,病死的人数以万计,钟离意只身(赴疫区)亲自抚恤(难民),管理分发医药,所管辖地区的百姓多因他才得以保全并渡过难关。
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应召到大司徒侯霸府供职。朝廷下令让大司徒府派属下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值冬季十分寒冷,囚犯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便传下文书让县里替囚徒制作衣服,县里不得已给囚徒制作了衣服,但上书朝廷奏明此事。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皇帝。光武帝见到奏章后,拿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属下怎么如此尽心仁义呢?这个人的确是良吏!”钟离意最终又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任凭他们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但与囚徒约定在规定的日期都要到达(目的地),(结果)没有人违约。
后来,钟离意被任命为瑕丘县令。有个叫檀建的县吏,偷窃县衙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悄悄地询问,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施加刑罚,就让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了解(真相后),为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罚人。你犯这样的罪,这是命啊!”于是让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钟离意调任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吃了官司坐了牢,他的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决定放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丧事。属下都规劝钟离意,钟离意说:“如果获罪,由我一人承担;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大家。”于是就把防广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防广最终被免除死罪。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任命为尚书。这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押回京师依法处死,(他贪污的)钱物等被记录在案并交予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这些财物分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珠宝后,将它们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赏赐,也不拜谢。显宗感到奇怪,便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厌恶‘盗泉’的名称,在盗泉边宁可忍耐干渴也不喝泉水。这些东西是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真清正啊!”于是改将库钱三十万赐给钟离意。调他做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办理此事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册子,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判罪。”于是脱去衣服准备接受惩罚。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
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恩德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期卧病死于职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
B、武安侯以王太后故——非痛折节以礼屈之?
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蚡骄横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A
2、A
3、B
4、A
5、①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②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孙子兵法》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佐其外佐:协助
B.兵者,诡道也诡:欺诈
C.怒而挠之挠:阻挠
D.逸而劳之逸:安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存亡之道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主孰有道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因利而制权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故能而示之不能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明,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要以谨慎的态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动战争,任何轻举妄动都会给国家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B.孙武认为,战争胜负是可控的,必须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七种情况对敌我双方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的胜负。
C.用兵作战的本质就是“诡”,作战的意图不可让敌人知道,即使让敌人知道的也是一些假象,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D.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争同样有人力不可控制的一面,所以孙武认为,在尽力发挥人的智慧的同时,也应考虑天意,出征前还是应到寺庙里去占卜一下,增加胜算把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
②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
③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
参考答案:
小题1:C项。
小题1:C项。
小题1:D项
小题1:
①道,就是让民众与君主意志统一,可以与君王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任何危险。(3分)
②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3分)
③古时候身虽富贵而默默无闻死去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只有洒脱豪迈才德出众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颂。
本题解析:
小题1:挠:撩拨、挑逗。
小题1:根据/通过。A项,“的”。 B项,“谁”。 D项,“却”。
小题1:庙算,古时候兴师打仗,要在庙堂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胜负。不是到寺庙求神问卜。
小题1:(1)“同意”“ 不危”判断句式(2)“诱”“ 取”(3)“古者”“ 磨灭”“ 倜傥”“ 称”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太后可其言,乃退。奉使契丹,道除龙图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会郭皇后废,道辅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帝使内侍谕道辅至中书,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道辅性鲠挺,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僦②郭贽旧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帝出宗古通判莱州。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僦:租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晏使者晏:宴请。
B.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蹙:紧迫。
C.帝然之然:答应。
D.会受诏鞠冯士元狱鞠:审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辅性格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②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
③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④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⑤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⑥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道辅不畏神灵,执法不徇私舞弊。当蛇出现在真武殿的时候,全郡的人都认为是神灵,唯独他毫不畏惧,将其打死;孔家后代不守礼法,他严格执法,不留情面。
B.孔道辅坚持国家立场,毫不动摇。契丹在接待孔道辅的时候,侮辱先王,孔道辅愤而离开,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后才肯罢休,回国后向皇上解释,得到皇上的认可。
C.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忌恨。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弹劾,权贵因此很是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张宗古极力为其辩护,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谪。
D.孔道辅受人误导,遭到朝廷处罚。张士逊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地让孔道辅为其求情;皇帝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将其贬出京城,最终他旧病复发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5分)
⑵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 孔道辅自幼端庄大方,考中了进士,做了宁州军事推官,多次和宁州的将军争议事情。(2) 宰相张士逊素来就讨厌程琳,也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辅驱逐出去。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C选项中 “帝然之”应译为“皇帝认为这是正确的。”然:认为……正确。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语境处理判断。
小题2:①说孔道辅击蛇,与耿直无关。⑤说孔道辅遭到权贵的嫉恨,属于间接表明孔道辅的耿直性格。⑥说的是张宗古,与孔道辅没有关系。
小题3: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B应该是契丹要求孔道辅道歉。
小题4: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 举:考中。为:担任。数:多次。(2) 雅:也。疾:憎恶。附:依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理解虚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