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8 07:38:2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①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行台访之——按:考察
B.主人好交游,他出——适:恰逢
C.数年无——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丁,从之——诣: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丁怪——顷,烟炎张天
B.家贫无饲畜——不赂者赂者丧
C.丁赞叹别——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至诸城,通姓名门者——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B.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C.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D.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⑴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
  ⑵丁前溪更加感到惊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
  ⑶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迎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收天下之(士兵)
B.以黔首(愚弄)
C.会盟而谋弱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长策而御宇内(通“震“,震动)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作《师说》贻之
B.子孙帝王万世业也——五亩之宅,树以桑
C.执敲扑鞭笞天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3.下列划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无憾——乃使蒙恬北筑城而守藩篱
B.不相师——以天下之民
C.外连衡而诸侯——吞二州而诸侯
D.至尊而制六合——吾从而


参考答案:1.C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请练兵自效疏:上书
B.擢礼部右侍郎旋:后来
C.台官测候郭守敬法本:依据
D.光启负经济才雅:非常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光启“雅负经济才”的一组是(3分)?
①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②练兵通州,列上十议。③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 ④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⑤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⑥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仕途坎坷,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的著述中,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但他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其政治抱负无法得到施展。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
(2)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
(2)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项“旋擢礼部右侍郎?旋:后来”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上句“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内容大意“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可知,旋:随即,所以选B。
小题2: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雅负经济才”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表现的是他博学强识,故排除AB;③表现的是他仕途不顺,故排除D;⑥表现的是他为官清廉。所以,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表述不准确,由原文“魏忠贤党智铤劾之”可知,兵部尚书崔景荣不曾弹劾他,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裁、以疾归、两个“食”、失占。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案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2.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本题解析: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9分)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畿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伪受之。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牛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事平,更有令曰:“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此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等之,吾恐其为害深相如持璧却立
B.必惧听于固吾尝终日思矣
C.誓不相隔卿,暂还家去故烦卿卧镇之
D.间将授卿纳言之职不物喜,不以物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杜畿“崇宽惠”的一项是(?)
①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②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③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
④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⑤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畿很有政治才干,二十岁即任郡中功曹、郑县县令,后河东危急,太祖委以太守重任,杜畿到任后,用计困住卫固等人。
B.杜畿在担任河东太守期间,深得人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 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C.韩遂、马超被平息后,论功杜畿可任谏官,但考虑到河东对于全国的重要性,太祖仍然让他继续担任太守,可见太祖对他的器重。
D.当时全国郡县都很凋敝,而河东受损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亲自教百姓畜养牲畜,开设学堂,河东郡因而富庶开化。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1)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5分)
(2)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恰逢大军赶来,高干、张晟被打败,卫固等人被斩首,那些剩下的同伙都被
杜畿赦免了,让他们恢复自己的职业。(大意翻译正确计2分,“会”“余”“复”等词落实各
计1分)
(2)老百姓曾经打官司,有互相告状的,杜畿亲自召见,并为他们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仔细考虑,如果还有想不明白的,再到太守府评判。(大意翻译正确计2分,“陈”“谛”“诣”等词语落实各计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姑且,暂且。A依靠,凭借/于是? B 表因果/表修饰? D?把/因,由于
小题1:①表现做事果断,年轻有为?⑤是“崇宽惠”的结果
小题1:原文是“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不是亲自教授畜养牲畜
小题1:参考译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
曹操搞定黄河以北地区后, 高干在并州举旗反抗。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调走了, 河东的卫固、范先对外打着请求派员的幌子, 在内实际偷偷与高干串通谋反。曹操跟荀彧说:“张晟在崤关和渑池两地间叛乱,与南边的刘表勾结,卫固等人依附于他, 我很担心他们做出危害很大的事来。你要举荐萧何,寇恂一样的人才来镇守这里 。” 荀彧说:“杜畿正是这样的人才。”于是任命杜畿做了河东太守。卫固等人派遣几千兵士拦截渡口, 于是杜畿便没能够过河。曹操派大将夏侯敦前来讨伐这些叛军, 还没到的时候。有人跟杜畿说:“应该发重兵讨伐。”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人家, 并不是人人都想谋反的。如果大军压境的话, 想不参与叛乱的人没了朝廷的支持和信任, 必定因为害怕而听命于卫固。如果讨伐失败,四周的郡县都会起来响应他们, 那么国家的战乱就不会停止了; 即使胜利了, 这也会残害一郡的百姓。“杜畿直接一个人过去,出乎敌人的意料。卫固假装接受他。杜畿在那里呆了一个月,然后用计困住为卫固等人。恰逢大军赶来,高干、张晟被打败,卫固等人被斩首,那些剩下的同伙都被杜畿赦免了,让他们恢复自己的职业。
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经打官司,有互相告状的,杜畿亲自召见,并为他们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仔细考虑,如果还有想不明白的,再到太守府评判。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牛、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魏国建立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你有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