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章溢)天性孝友 B.吾兄止一子,宁我代(兄子) C.留(于)溢幕下 D.兵已入闽者,俾(其)还乡里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绐:欺哄。C.籍:登记。D.伺:观察,揣摩。
小题2:应为“留溢(于)幕下”。
小题3:“打败强盗”的是章溢率领的义兵,不是“官府带兵前来,打败强盗”。
译文:
章溢,字三益,是浙江龙泉人。章溢刚出生的时候,哭声像钟声一样洪亮。二十岁时,他和胡深一同拜王毅为师。章溢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父亲去世,还没有下葬,大火烧到了存放灵柩的草屋。章溢叩头向天呼喊,大火烧到了灵柩存放的地方就熄灭了。
蕲州、黄州的盗贼侵犯龙泉,章溢的侄子章存仁被他们抓住了,章溢挺身而出对强盗们说:“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我宁愿替换他。”强盗们平常就听说过章溢的名声,于是就想让他归降,他们把章溢绑在柱子上,章溢并没有被屈服。到了夜里,他骗过看守他的人脱身回到家里,召集乡里的百姓组成义兵,打败了贼兵。不久,府里的官员率领军队前来,要把与盗贼有牵累的人全部杀掉。章溢赶到(元朝将领)石抹宜孙那里劝告说:“这些贫民都是受饥寒所迫才做了强盗,把他们都杀了有什么用呢?”石抹宜孙认为他说的很对,就下令停止用兵,并把章溢留在自己幕下。章溢后来因多次立功直至被授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章溢说:“我率领的这些士兵都是家乡的子弟,他们跟随我英勇作战,不惜牺牲生命,现在却让我一个人来领取功名,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推辞不去就职。把手下的义兵交付给他的儿子章存道,自己归隐到匡山。
明兵攻克处州,章溢逃到福建。太祖朱元璋聘请章溢出来做官,章溢就与刘基、叶琛、宋濂一同到达应天府。太祖慰劳刘基等人说:“我为了天下而委屈四位先生出来,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章溢回答说:“自然规律变化无常,但是会帮助有道德的人,只有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太祖认为他说的话很不简单,就授予他佥营田司事一职。章溢巡视江东、两淮一带的田地,区分户籍的不同制定交税标准,老百姓对此感到十分便利。恰逢胡深进攻福建失利,处州形势不稳,朝廷命令章溢担任浙东按察副使,前往处州镇守。章溢到达处州以后,宣布诏令,诛杀了首先作乱的人,其余的党羽就全都平定下来了。当时温州茗洋一带盗匪成患,章溢命令儿子章存道捕杀他们。朱亮祖攻取温州后,军营中掳掠了许多妇女,章溢全部登记造册后送她们回家。
洪武元年,章溢和刘基一起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当时大臣们观察揣摩太祖的心意,对待百姓严厉苛刻,唯独章溢坚持顾全大局(体恤民艰)。李文忠征讨福建,章存道率领他手下五千乡兵跟随出征。福建平定以后,太祖下发诏书,命令章存道率领手下军队从海路向北出征。章溢坚持认为这样不行,他说:“乡兵们都是农民,先前许诺平定福建以后让他们回家务农,现在又征调他们,这是不守信用啊。”太祖很不高兴。章溢不久又上奏说:“入闽的乡兵,还是让他们回家乡。对过去那些曾经反对朝廷的人,应该征召入军,让他们北上,这样,皇上的恩德和威信就全都显露出来了。”太祖很高兴,说:“谁说读书人不通事理啊!但如果先生您不亲自去一趟,恐怕没有人能办好这件事。”章溢走到处州,得知母亲去世,就请求朝廷准许他回家为母亲守孝,朝廷不允许。他又再一次上书请求,太祖这才下诏同意。章溢悲痛过度,为母亲修建坟茔,亲自挑土运石,不幸得了重病而逝,终年五十六岁。太祖痛悼他的去世,亲自写了悼文,送到他家里祭祀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韦散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粱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乙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郭,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 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成为管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佘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粗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枯劝叙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睿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囚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東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取攻具既成,堰水又漓,魏救兵无所用。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俘获万佘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恐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叙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碑,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托孤兄子过于己于。历官所得禄赐。 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
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请曹景宗与叙会,因设钱二十万赌之。景宗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略)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睿俱行?要:通”,邀请
B.焉遑遑而更索?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
C.男女口垂十万?垂:流传?
D.恂恂未尝忤视?恂恂:谦恭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韦靓“胆识过人”或“善抚七卒”的一组是(? )
①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②飲料简隐恤,咸为营理。
③飲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④魏兵来凿堤,叙亲与争之。
⑤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⑥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釵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前刺史皆囪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靓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
B.韦靓爱护百姓,在代管郢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C.韦飲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D.韦釵是个性情中人,有时他以,有前无却,有时又以有怯时,不可专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①袁凯担任雍州刺史,见到韦睿,认为他很不寻常,就引见他担任主簿。”
? ? ? ②韦睿所到之处修建军营,(无论)房屋﹑栅拦(还是)围墙,全都符合规范。
? ? ③ 曹景宗当时与众将争先恐后报捷,韦睿唯独甘居后人,他不求胜过别人,大都象这样,当时的人们尤其因为这点推崇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醉辄弥日不醒辄: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疑:怀疑
C.乞于此货之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诣: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5分)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孔觊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待身边的同事,常有些欺凌轻慢,尤其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侍奉那些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翻译出“弥日”、“凌忽”、“疾”各1分,文通字顺2分。)(2)我在那里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口粮也没有备好。我二弟到那里不久,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米呢?你还是把这些米装上返回我二弟那里去吧。(翻译出“去”、“未及”、“便”各得1分,文通字顺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前句“性真素,不尚矫饰”的意思——“他性格真诚朴素,不喜文饰”,此处“疑”应为“迟疑、犹豫”之意。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②⑥都不是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解答此题一定要审清楚题目要求,题目中是“直接”。
小题3:A项,司徒左长史一职应在另外两官职之后。B项,“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错,而是皇帝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才召见。C项,一把火烧尽的不是资助他的财物。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弥日”解释为整天,“凌忽”解释为“侵犯、欺侮”,“疾”解释为“怨恨”;第二句时注意“去”解释为“离开”,“未几”解释为“不久,没多久”,“便”解释为“就”。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少年时代就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同僚多有欺凌轻慢,尤其不愿曲意侍奉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他不置办产业,家里经常很贫困,财务无论多少,都不曾在意。他做二府长史,典签谘事时,(手下人都很畏惧他)他不叫上前他们不敢上前, 他不让离开他们不敢离开。虽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却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时候判决,不曾有过阻滞。众人都说:“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胜过世人二十九天醒。”世祖每次想引见他,总是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没有。
他性格真诚朴素,不喜文饰,遇到宝玩,使用绝不迟疑,而其他东西即使粗破,也终不改换。孔觊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经营了很多家产,两个弟弟请假向东回家乡,孔觊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迎接他们,(见他们随身携带)十多艘的货物,都是绵绢纸席之类。孔觊见了假装喜欢,对他们说:“我近来很贫困,很需要这些东西。”于是就吩咐把它们放在岸边,随后神情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总也算是个读书人吧,为什么到了回家去做商人的地步呢?”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烧货物,直到烧尽才离去。
孔觊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孔道存接替孔觊任后军长史、江夏内史。当时东部大旱,京城米贵,一斗将近一百钱。孔道存担心孔觊生活非常困难,就派下属官员运了五百斛米送给他。孔觊叫来那个官员对他说:“我在那里(江夏)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口粮也没有备好。我二弟到那里不久,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米呢?你可以载上米再回到那里去。”那官员说:“自古以来没有载米逆水而上的,京城米贵,请求你就在这里卖掉吧。” 孔觊不答应,官员只好把米再运回去。
太宗即位,当时上游反叛。皇上派遣都水使者孔璪到东部去慰劳。孔璪到了以后,劝告孔觊说:“废帝奢侈浪费,仓库的储蓄已经耗尽,京城财物空虚,用品已经用完,现在南北并起,远近叛离,如果率领五郡的精锐,在三吴招兵买马,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孔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发兵起事,传送讨伐的檄文。太宗派遣建威将军沈怀明向东讨伐。会稽听说西军越来越近,将士有很多逃亡,孔觊不能再加以控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城,孔觊因为东西同时逼迫,很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随从用一条小船载着他,逃窜到嵴山村。村里的人把他捆起来送给王晏,王晏对他说:“这事是孔璪干的,不关你的事,你可以写一封自首书,我会替你向上申报的。” 孔觊说:“江东的事情没有不是我本人策划的,把罪过推给别人以求活命,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会去做。” 王晏于是在东门外将他斩首。临死的时候他要喝酒,说:“这是我平生的爱好。”死时五十一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