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句读之不知 B.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鲁王以故不大出游/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樊侩侧其盾以撞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小题1:(1)这就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
(2)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说的也是田叔吧!
本题解析:
小题1:明:彰显
小题1:都是介词,解释“因为”
小题1:不是景帝是文帝。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
汉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长者啊,应该能够知道。”田叔叩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长者。”当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而触犯刑律,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长者本该杀人吗?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长者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跟随赵王张敖到他要去的地方,想要为他效死,自己哪里料到要做云中郡太守呢!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困苦。匈奴王冒(mò,墨)顿(dú,读)刚刚征服北夷,又来我们边塞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登城拼死作战,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打仗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于是皇帝说:“孟舒真是贤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
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 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
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是田叔吧!他有节义而不忘贤德,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还能纠正君王的过失,田仁和我关系很好,我所以把田叔田仁放在一起进行叙述。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①于射犬②,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先度河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 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明年春,迁左将军。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 佑 等 荐 复 宜 为 宰 相 帝 方 以 吏 事 责 三 公 故 功 臣 并 不 用 是 时 列侯 唯 高 密 固 始 胶 东 三 侯 与 公 卿 参 议 国 家 大 事 恩 遇 甚 厚 三 十 一 年 卒 谥 曰 刚 侯。
(选自《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有删改)
①青犊:当时一支起义军。②射犬:地名,今河南武陟县西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会:恰好
B.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叩:敲打,击打
C.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被:遭受
D.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伐:征战的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
B.贾君……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C.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
D.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
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贾复勇敢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②诸将咸服其勇?
③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④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⑤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⑥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A. ①②⑥? B. ①④⑤C. ③④⑤D. 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复做县掾,到河东运盐,正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扔掉他们的盐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县里人都称赞他值得信任。
B.光武帝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而容易轻敌。
C.贾复主动要求去攻打实力最强大的更始帝和郾王尹尊,终于获得胜利。
D.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有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共六个县。
9.(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
②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4分)
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参考答案:
5、D
6、C
7、D
8、C
9.(1)翻译文言文(6分)
①随从光武在射犬这个地方攻击青犊,大战从早上打到中午,贼众的阵形还是那样坚固不败退。
②贾复知道光武帝要停止战争,治理教化和德行,不想众多功臣拥兵在京城。
(2)断句(4分)
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本题解析:
5. D.夸耀(3分)
6. C. 副词,才【A.介词,相当于“拿”(带着),后面省略“之”(盐)/介词,因为;B.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陈述;D.连词,和/介词,跟】(3分)
7. D.(②是诸将的看法,侧面表现其勇;⑤是皇帝的看法,还是侧面表现其勇;⑥是修史者对他品格的评价)(3分)
8. C.(是更始帝时代的郾王尹尊)(3分)
9、采分点
(1)①(“从”,随从、跟从;“于射犬”,状语后置;“陈”,通“阵”,各1分)
②(“干戈”,战争;“修文德”,治理教化和德行;……拥众(于)京师,省略,各1分)
(2)(错断、漏断两处扣1分)
【附参考译文】
贾复字君文,是南阳郡冠军县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好学,研习《尚书》。师事舞阴县李生,李生认为他是奇才,对他的弟子说:“贾复这个人容貌不志气像这样,并且勤奋好学,是做将相的材料呀。”王莽新朝末年,贾复在县中当掾属小官。去河东接收盐,恰好遇到盗贼,同行的十几人都丢了他们的盐逃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因为这件事,县中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信义。
光武皇帝(刘秀)去信都郡时,任命贾复为偏将军。等到攻下邯郸时,贾复升任都护将军。随从光武在射犬这个地方攻击青犊,大战从早上打到中午,贼众的阵形还是那样坚固不败退。光武帝传令贾复说:“将士们都饿了,可以暂停攻击,先吃早饭吧。”贾复却说:“先打败他们,再吃饭!”于是贾复冒着乱箭,率先冲向敌阵,他所到之处,敌人都挡不住才败退逃跑了。各位大将都很佩服贾复的勇气。后来又北上和五校(也是一枝河北附近的起义军)在真定附近决战,大举击破敌军。贾复受了重伤。光武帝大惊失色说:“我之所以不叫贾复单独带兵,就是因为他容易轻敌。现在果然是这样。唉!难道上天要我失去一位名将吗?我听说他的妻子已经有身孕了,如果生的是女的,我儿子娶他为妻,如果是男的,我女儿嫁给他儿子为妇。一定不让他忧心妻儿子女。”贾复的伤不久就被治愈了,在蓟这个地方追上了光武帝。两人相见都很高兴,大宴士卒。命令贾复在前面开路,攻击邺城的贼兵,打败了他们。
光武帝当上皇帝时,任命贾复为执金吾(京城及其附近警卫长官,不包括皇城及皇宫),并且封他为冠军侯。(攻打更始帝时),贾复先渡过黄河到洛阳进攻朱鲔,和白虎公陈侨作战,连连击败他迫使他投降。更始帝的部下郾王尹尊和各大将在南方还未投降光武帝的还有很多。光武帝召集各路大将商议以后军队进攻方向,先不说话,沉吟了很久,才用檄击打地上,说:“郾县最强大,宛县第二,你们谁能击破这两个据点?”贾复立即起身说:“让我去打郾县吧。”光武帝微笑说:“执金吾去打郾县,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大司马也应当出击攻打宛县。”于是调派贾复和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向南渡过五社津,去攻打郾县,连连打败了那里的敌军。过了一个多月,尹尊熬不过投降了,所属各县全部平定了。第二年春天,光武帝升任他为左将军。
贾复跟随光武帝征伐四方,从来不曾打过败仗,几次和诸位将军打溃敌军重围,解救我军于危难之中,身体遭受过十二处重伤。光武帝因为贾复敢于深入敌军拼命,很少叫他出征了。但是虽然如此,还是很欣赏他的勇敢和节操,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贾复就没有单独带领一支部队镇守一方的功劳。各大将论功自夸的时候,贾复也从不说话。光武帝常常会说:“贾复的功劳,我心里明白。”
建武十三年,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为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总共六个县。(即六县的税收都归贾复所有)贾复知道光武帝要停止战争,治理教化和德行,不想众多功臣拥兵(在)京城,便和高密侯邓禹一起削减军队,修习儒学。光武帝深感他们做得对。于是便罢免了左、右将军这两个职位。贾复以侯爵的身份回家(享福了),加赐特进(官名)。贾复做人刚毅正直,讲究大节。回家后,闭门修养威严(不结党营私)。朱佑等人又推荐贾复适宜做宰相。皇帝正准备用三公(宰相被光武分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朱佑等人想让贾复当上这三个官职中的一个)整顿吏治,当时功臣都不在选用之列。那个时候,被封为列侯的开国功臣,只有高密侯、固始侯、胶东侯三人和公卿一起参议国家大事,这三人所受到的恩遇比别人厚很多。建武三十一年,贾复就死了。死后的谥号是刚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徒然去打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劝学》)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
B.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4.翻译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
参考答案:1.C
2.D
3. B
4.⑴ 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⑵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
⑶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