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8 08:36:4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
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战而逃。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赏既不明,谁肯自劝?劝:勉励。
B.肃言之不恤?恤:救济。
C.会李纲罢?会:恰逢。
D.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乖:违背。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论议抗直”的一组是
①肃义不屈,奔赴南京②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③误国如此,乞正典刑④奔军之将,岂宜与此⑤李纲真以身徇国者⑥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肃是南剑沙县人,他很孝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以致损毁了身体。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他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B.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在此期间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他由此认定金国不足畏。
C.邓肃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肯于用命。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D.李纲任宰相时,邓肃认为他技艺疏浅,机变不足,建议免去其职务,因此惹恼皇帝,被罢免官职。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
译文:?
⑵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译文:?


参考答案:
8.B? 9.B? 10.D
四、
11.⑴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
⑵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
参考译文: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年时,他机警聪敏善于写文章,风度仪态优美,能言善辩。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悲伤过度超出了常礼。进入太学,与他结交的人多为天下名士。
钦宗即位后,任承务郎,授鸿胪寺主簿。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邓肃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这之前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到这个时候就对高宗说:“金人不值得畏惧,但金军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都肯拼命。而朝廷却不同,有同时立功而功劳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却还是平民百姓。赏赐的轻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员手上。功赏不明,谁肯自我勉励呢?希望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使立功者能够自已陈报。如果功状明确,而奖赏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奖赏不公,有轻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朝廷采纳了邓肃的意见。朝廷官员中有许多投降过伪政权的,邓肃请求将这些人分三等定罪处理。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邓肃一一详细奏来,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耿南仲要告老还乡,其子延禧为郡守。邓肃弹劾耿南仲父子说:“南仲父子都是罪恶之人,阻碍渡河之战,遏止勤王的军队,今日割让三镇,明日割让两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们这样危害国家,乞求处以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言辞上没有一丝怜悯,钦宗赞叹邓肃忠心耿直,特赐他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出站就逃跑。邓肃上表弹劾范讷:“范讷曾出兵两河,不战而逃。现在对人说:‘留守的说法有四种,出战、留守、投降、逃跑罢了,如果要出战却没有兵卒,要防守却没有粮草,不愿投降的话只能逃跑。’况且汉朝得到俊杰才守住关中,这样的不战而逃之将,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罢免了范讷的官职。管理宫室之事的陈良弼乘轿子到横门外,买内女童,邓肃连上奏章责问,当时朝中官吏多推脱离开,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邓肃身为谏官,遇事感愤激昂,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恰逢李纲被罢免宰相职务,邓肃上奏说:“李纲品学虽正但技艺疏浅,谋划虽深广但机变不足,本来不足以与圣意相称。但陛下曾经对臣说:李纲是真正的以身报国者,今日罢免他,并且责罚非常严苛。这是我有疑虑的原因。况且两河百姓本无所适从,李纲任职不足一个月,百姓和士卒渐渐招集了起来。现在李纲离开了,两河之民将怎么办呢?张邦昌的余党,很多还在朝做官,李纲先前乞求驱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党的罪。现在李纲罢免了,对叛臣将怎么办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离正轨了;两河没有兵力,外夷就会作乱。李纲在这里也不可说没有一点作用。”朝廷动怒,邓肃被交吏部审查,被罢免归乡。绍兴二年,邓肃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帝乡不可期(期:期待)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因为长句
C.曲终收拨当心
D.潦倒新停浊酒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撑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称逋慢,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对下列句子中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罪过?
B.慈父见——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鲜兄弟——终:也?
D.辞不职——就:接受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险衅——常身翼蔽沛公
B.外无期功强近亲——臣壮也,犹不如人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第一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为下文的“愿乞终养”做了铺垫。
B.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身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特下”“切峻”“则臣”“催臣”一系列词语的运用,说明李密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坚守封建士大夫“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条。
C.文章第三段进一步阐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想让晋武帝能被自己的遭遇所感动。
D.选文中李密反复的推辞赴命,客观原因确实是祖母体弱多病,无人服侍,主观上也有李密对前朝的忠心,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大量的运用贬低自己的话,实属无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①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②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
  (3)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