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8 08:41:2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注:这首诗写于1917年秋冬间,诗人当时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团结了一批追随者,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小题1】本诗中“鸽子”象征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胡适在新诗创作上强调“诗体的大解放”,请简析本诗在哪些方面明显冲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把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比作翱翔的飞鸽,表达了投身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
【小题2】每句字数不等,音韵也不同,押韵随便,表达口语化。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啊“鸽子”的象征意义,结合注释,并联系诗歌中“游戏”,“如意”“鲜丽”把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比作翱翔的飞鸽,表达了投身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把本题中诗歌的特点和旧体诗的特点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心事创作的特点:每句字数不等,音韵也不同,押韵随便,表达口语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
(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意对即可)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意对即可)
(2)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小题1: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反衬(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以天为背景,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语言更加凝练,幽雅含蓄,意蕴更深。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2分)(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3)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要有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 瓦   范成大①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共。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议和,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请解释诗歌为什么要以“碧瓦”为题,并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令人联想到华美宅邸,深楼大院,暗指南宋小朝廷醉生梦死,不问国事的丑态,“无风……共”表面写景,实际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狂舞,不问国事的做法。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识记字音》..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