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8 08:51:34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衡,字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副榜贡生,充官学教习。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奉檄巡河,日夜坐卧舟中,与兵役同劳苦,俾不得通盗,河盗敛戢。署四会县,地瘠盗炽。衡团练壮丁,连村自保。诇捕会匪,焚其籍,以安反侧,只治渠魁①,众乃定。调署博罗,城中故设征粮店数家。乡又设十站,民以为累,衡至即除之。俗多自戕,里豪蠹役杂持之,害滋甚。衡释诬滥,严惩主使,锢习一清。道光三年,授四川垫江,俗轻生亦如博罗。衡先事劝谕,民化之。获匪初犯者,曰:“饥寒迫尔。”给赀使自谋生,再犯不宥,匪辄感泣改行。 调署梁山,处万山中,去水道远,岁苦旱。衡相地修塘堰,以时蓄泄,为永久之计。捐田建屋,养孤贫,岁得谷数百石,上官下其法通省仿行。寻调巴县。为重庆府附郭,号难治。白役七千余人,倚食衙前。衡至,役皆无所得食,散为民,存百余人,备使令而已。岁歉,衡谓济荒之法,聚不如散,命各归各保,以便赈恤。是年虽饥不害。 衡尝谓律意忠厚,本之为治,求达爱民之心。然爱民必先去其病民者,故恒寓宽于严。官民之阻隔,皆缘丁胥表里为奸。有诉讼,坐堂受牍,亲书牒令原告交里正,转摄所讼之人,到即讯结。非重狱,不遣隶勾摄;即遣,必注隶之姓名齿貌于签。又令互相保结,设连坐法,蠹役无所施技。性素严,临讼辄霁颜,俾得通其情,抶不过十,惟于豪猾则痛惩不稍贷。尝访延士绅,周知地方利害,次第举革。待丞、尉、营弁必和衷,时周其乏,缓急可相倚。城乡立义学,公余亲课之。为治大要,以恤贫保富、正人心、端士习为主。总督戴三锡巡川东,其旁邑民诉冤者皆乞付刘青天决之,语上闻。 擢绵州直隶州知州,宣宗召对,嘉其公勤。每语人曰:“牧令亲民,随事可尽吾心;太守渐远民,安静率属而已,不如州县之得一意民事也。”然衡所在属吏化之,无厉民者。后擢河南开归陈许道,未几,病。久之,病不愈,遂乞归。数年始卒。博罗、垫江、梁山、巴县皆请祀之名宦祠。 衡所著书,皆阅历有得之言,当世论治者,与汪辉祖学治臆说诸书同奉为圭臬。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 ①渠魁:古代称敌对方的首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发:派遣 B.衡先事劝谕,民化之谕:明白 C.给赀使自谋生,再犯不宥宥:惩罚 D.惟于豪猾则痛惩不稍贷贷:宽恕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川垫江任职时,刘衡对于初次犯罪的人,会以他们是受饥寒逼迫为由予以释放,并资助钱财让其谋生,这些人很感激刘衡。 B.在山东梁山任职时,刘衡捐出田地建造房屋,抚养孤儿,救助贫民,每年收获谷物几百石,上级推广他的办法让全省仿照执行。 C.有了诉讼案件,刘衡亲自书写公告受理,诉讼人到来之后立即审讯结案。又针对百姓设置了连坐之法,避免他们施展邪恶手段。 D.博罗、垫江、梁山、巴县的百姓请求把刘衡的名字记入官员的祠堂里祭祀。刘衡的著述书籍与汪辉祖的书籍被时人当成准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宥:原谅。 小题2:“针对百姓设置了连坐之法”有误,应是针对差役而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由外铄我也——铄:自外而内熔化 B.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准备 C.强恕而行——强:竭力,尽力 D.舍正路而不由——由: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 沛公居山东时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8分) 小题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这段文字孟子指出战争的目的是? 战争胜败的原因是? 小题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关心的是? 孟子倡导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战争的目的是救民而不是占领土地;胜败的原因是得民心和失民心,而不是军备的强弱。 小题1:如何使自己的国家获利,孟子倡导的是先义后利(讲仁义)
本题解析: 小题1: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取与不取都是因为民悦与不悦。所以战争目的不是占领土地。原因关键点是民心。 小题1:仔细阅读原文,找出观点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先说仁义再说利。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成功 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原有的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接近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刘表在荆州(1分)从容自在(1分),坐着观看时局变化(1分),自认为可以效仿周文王(1分),(通顺1分,共5分)
(2)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每句1分,通顺1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就,就任。
小题2:①指蔡邕,③“一坐皆惊”的原因是蔡邕器重的人竟然“年既幼弱,容状短小”。⑥这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辞。
小题3:A项,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弱小又不拘小节才不重用他的;B项,王粲劝服刘琮有功,因此被提拔赏赐的是王粲;D项,“无所改定”意为“不用修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