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初秋的傍晚,一只美丽的蝴蝶从窗户飞进屋里。它不停地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显得惊慌失措,原来它找不到出去的路。它不停地拍打翅膀,可任凭它左冲右突多少次,也没能飞出房子。最后它耗尽全部力气,奄奄一息地落在桌子上。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出去,是因为它总在房间顶部那点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低一点的地方就是开着的窗户。
请在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自主确定立意作文,自主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有道是“平平常常才是真”,平常、常态的生活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其间自有无穷滋味……
请以“常态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常态生活
余剑飞
生活,一个看似很平常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着,对生活了如指掌,却没几个人能说得清什么是常态生活。
到底什么是常态的生活呢?
不用问,当你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歪着头想上一会儿,再摇一摇头。
“常态”?这个词好像在化学上出现的频率最高。那好,我们就来做个化学实验吧。
先取一个盛有硝酸银的试管,向里面滴加氯化钠溶液。很快,试管底部生成了白色沉淀。看,这就是生活之始。
不理解?没关系,实验还在继续。我们再向试管中滴加碘化钾溶液,试管底部的沉淀慢慢由平淡的白色变成了亮闪闪的黄色,就像金子一般。
我们经历过多少金子般的生活啊!当我们是学生时,最盼望的事就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拿到一张奖状,然后交给大人等待夸奖;当我们失落时,当然希望有朋友上前安慰我们,支持我们,令我们感激甚而至于涕零。这些时候,我们甚至会放声高歌来赞美生活;我们会觉得,生活中的一石一草,都是那么美好;我们会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
可是,没有什么好运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生活,并不总是如糖似蜜,生活,有时也会味如黄连。
实验继续。等到黄色的沉淀完全析出,我们再向试管中滴加硫化钠溶液。不久黄色开始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压抑的黑色。
人们总是把自己最不喜欢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几”或是“最黑暗的日子”。就是这样一些日子,有时可以压垮一些人。
华尔街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黑色星期五”。在那一天,长久以来积聚的经济泡沫在一瞬间迸裂,人们惊慌地抛售手里的股票,几百万的家产变成了一张张废纸。
有人痛苦,有人哭泣,还有人咒骂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公。
在黑暗痛苦的日子里,我们总是咒骂生活,总觉得生活亏欠了自己。
其实呢?
我们把黑色沉淀物摇匀,放在水管下冲洗。柔和而有力的水流冲洗掉了所有的沉淀,也洗掉了一切痛苦与浮华。留下的,就只有明澈的试管和一层水迹。
繁华落尽,浮生若梦。
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也不偏爱任何人。常态的生活不是浮华,也不是痛苦,而是平淡而纯净的本真。正如那个试管,洗净铅华,方显本色。
简析:《常态生活》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诠释题旨,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本题解析:心理学家说,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不会觉得幸运,而当遭遇厄运时却往往会感到命运不公。而一个人眼中的所谓“常态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当我们把困难、不顺视为常态性的生活时,我们的生活态度就会平静积极,从容坦然。当一个人将挫折、不幸、苦难的出现视为常态性的生活时,就能有直面的勇气,同时,也会对来自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心存感激。
“常态生活”,是个偏正短语,“生活”是关键词,明确写作重心。其内涵丰富,狭义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广义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常态”是限制词,限制了写作范围。“常态”,正常的状态,就是提示语中“平平淡淡”。
此题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应呈现辩证统一的理性思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自然,也可以写现实社会。从作文立意上可见作者对生活中欢喜忧伤、逆境顺境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生,一事无成终日烦恼,他去向智者请教,智者没对他说教,示意他稍安勿躁,点头微笑着说:“先帮我把水烧开。”大学生看见了炉灶,大水壶灌满了水,柴火正旺。烧完柴,水仍未开,大学生又勤快地去捡来些柴火,耐心地添柴再烧。壶水终于烧开了。智者问:“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烧水,还需把水烧开,有什么办法吗?”大学生认真想了想,摇头,想不出高招。智者无可奈何地说:“这没啥高招可言,把壶水倒掉一些就可以了!”大学生恍然大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立意提示:做事不要好高骛远,要从最近的目标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大学环保专业研究生苏黎杰,2005年毕业留京后,在大学里教过书,也在公司里任过职,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2009年12月,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河南南阳。熟悉的乡音乡情,竟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踏实了!”但很快她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生活还得依靠父母。2011年初,39岁的苏黎杰看到一家装饰企业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时候,就果断地报名参加。在家乡当起了见习油漆工。“我从来不觉得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她还说:“这点儿体力劳动,让自己的精神很放松。”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1.价值观2.适应社会或环境3.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4.勇气5.择业观、就业观6.生存压力或幸福指数7.对教育的反思(学与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