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①苞苴不行于冷面?②公将揭宰而不忍 ③变姓名为人佣?④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 ⑤以金赂其左右?⑥馈以百金,义不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袁公虽然没有用待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但对他们推心置腹,和亲人一样,同僚朋友都祝贺袁公找到了得力的助手。(2)这个县令不是没有才能的人,但是事情不明朗,短时间内难以澄清定案。(3)闲暇时,就和豪绅家的小孩玩耍,引诱他们让他们说话,最终清楚了解到豪绅家的情况,并且全部弄清楚了女婢的姓氏来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 (适:恰好)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D(①指不接受贿赂,清正廉洁;②指袁公)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侠”“才”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钟鼒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侠”“才”,有的可能能体现“侠”“才”,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3:试题分析:D(张冠李戴,是袁公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找来女婢的家人,而不是大钟。)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以”译为用,“不啻”译为和……一样,“咸”译为都各一分,语意完整给1分。(2)这个句子中“某令非无才者”为判断句,“暧昧”译为不明朗,“仓促”译为短时间内,各占1分。(3)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戏”译为玩耍,“悉”译为都各一分,语意完整给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0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因人之力而敝之?(4)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参考答案:
小题1:(1)从属二主;(2)使……灭亡;(3)依靠;(4)通“智”,明智
小题1:(6分)(1)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吗?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1:(1)“鄙、陪”1分,句子通顺1分,此句共2分(2)“东、封、肆、阙”2分,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此句共4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授与官职
B.吾羞,不忍为之下——羞:羞耻
C.蔺相如固止之曰——固:坚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终于,最终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与会——不欲与廉颇争列
C.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参考答案:1.B
2.C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