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七)
2019-12-28 08:55: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个片断,回答下面问题。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①而为泰②,难乎有恒矣。”(《述而》)
  注释:①约:穷困。②泰:宽裕,豪华,奢侈。
(1)把上面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2)这两段话都隐含了作者对做人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①,长曰钟鼒,次曰钟鼐,举司衙务,人皆以大小钟别之。方公为某县令,大钟即从公。及公历任丞、牧,小钟适来省兄,见其醇谨,亦留之。公任之如左右手,两人事公以忠,待人以礼,苞苴②不行于冷面,关说③莫移其刚肠。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对曰:“士人攻苦十年,始克出宰百里。某令非无才者,但事属暧昧,仓卒难明论。请公予鼒旬日限,或可以白。”公知其侠且才,笑而许之。大钟故多髭,虑人识之,乃截须拔眉,衣敝衣,乘昏出署,变姓名为人佣。未及期,果得其奸状。盖邑有豪家,素习强横,以其居近清溪,托言凿池,引水入囿,凡奴仆及佃人有不适意者,辄生而纳之沟中。既毙而后弃之溪内,急流迅下,瞬息数十里,人因莫测其致死之由,毙者且不一人矣。
一日,主私美婢,主妻见而怒。乘主外出,挞之无算,亦如其法淹毙之,遽投诸清流。邑人见尸,投首于宰。宰验之有伤,无敢判为自溺。且系外乡人,绝无尸亲,因榜于通衢,而行路皆知。于是前所受害诸家,咸疑死者之不明,群起赴诉。又不知婢出豪家,莫敢指为怨府。豪益自得,所为愈暴,而狱更经年不决。幸大钟见及于此,出署即投豪家,以金赂其左右,为之先容,使为粪除之隶。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遂如犀烛,并悉婢之姓氏由来。遁归告公,公以他事命役驰召婢家。既至,躬亲听讼。婢之冤雪,众之死遂可类推,豪因尽伏其罪。案定,公以功归宰。宰得无患,深感大钟之德,馈以百金,义不受。
(选自《萤窗异草》),有删改)
【注】①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②苞苴(bāo? jū),指贿赂。 ?③关说,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钟来省兄适:到达
B.时郡中有疑狱:案件
C.亦其法淹毙之如:按照
D.而狱更经年不决经年:多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钟鼒“侠”“才”的一组是(3分)(?)
①苞苴不行于冷面?②公将揭宰而不忍
③变姓名为人佣?④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
⑤以金赂其左右?⑥馈以百金,义不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鼒、钟鼐兄弟二人因为忠心正直而得到袁太守的信任,袁太守把他们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B.袁太守因疑案难决准备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却于心不忍,于是征求大钟的意见,大钟不同意撤掉县令并主动要求查清案件的真相。
C.大钟为调查案件,乔装打扮,以仆人的身份深入豪绅家中,通过与豪绅家中小孩的谈话,巧妙地摸清了事件的真相。
D.大钟在豪绅家中弄清情况后,逃回官署,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终于使女婢的冤屈得以昭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4分)
?
(2)某令非无才者,但事属暧昧,仓卒难明论。(3分)
?
(3)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遂如犀烛,并悉婢之姓氏由来。(3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0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2)若郑而有益于君?
(3)人之力而敝之?(4)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使子婴为相
③为击破沛公军
④君为我呼入?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⑦何辞为
⑧窃为大王不取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
D.①⑤/②/③④/⑥⑨/⑦/⑧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拜:授与官职
B.吾,不忍为之下——羞:羞耻
C.蔺相如止之曰——固:坚决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终于,最终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徒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会——不欲廉颇争列
C.相如素贱人——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群臣——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