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小题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是从哪些意象中看出来的? (2分)
小题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夏季(1分),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1分)
小题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1分)表达出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1分)“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根据“青苔(苔藓在湿润的夏季才长得好)”“绿树(茂密)”“南风(湿润的固定季节的风)”等意象可以推断出是夏季。
点评:此题不是很难,诗词中的意象(赋予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要切入点,它是是倾注作者思想感情的,所以我们在解答诗词鉴赏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一切入点。
小题2:“偷”含有人的行为,有情趣,好像和诗人开玩笑,偷偷溜进房间翻书,和初晴后的闲适愉悦的心境相对应。“径”有直接意,和“旧相识”相对应,突出急切的心情。
点评:炼字类型的题是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的考查点,考生要解答好此种题型,注意三点:一是解释“字”的含义,二是联系诗词阐述“字”的表达效果,三是“字”或“字”所在的句传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的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渴载饥”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2分)
小题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农妇、同情(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抽丝还人”的无奈与不平,突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发人深思。第二首选取“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争信”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染力。(第一首答出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第二首答出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从诗歌的标题和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农妇。两首诗都写了她们的辛劳,同时第一首诗还写出农妇的哀怨,第二首还用了对比,进一步表现出农妇的辛劳。可见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同情的态度。
小题2:两首诗都是描写农妇的,其表现手法首先考虑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动作(细节)、肖像、语言、神态描写等,据此可作判断:两首诗都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第一首诗开头还进行了肖像描写,第二首诗还用了对比的写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小题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梅。(1分)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1分)花色如雪,(1分)香气高雅不同一般,(1分)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1分)
小题1:用了对比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意象的描写,要多层次多方面思考答案: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考察表现手法,很简单,能看出是对比手法,一冷落竹篱茅舍,一富贵玉堂琼榭,环境不同,但一样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小题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
小题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3分)
小题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思妇、征夫。
小题1: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小题1:“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2分)。“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可以推断是思妇口吻;从第三句 “不见乡书传雁足”可以推断是征夫。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两句诗中包含两处相见、别离,要结合诗句合理解读、分别回答,答对1点2分,两点3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月光和新月都有寄托思念的作用。答题时要先指出手法,再结合月、漫漫、唯看等词具体分析表达作用,注意术语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