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8 09:04:3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共21分)。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②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④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阴饴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劘:mó,切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执晋侯捉拿
B.秦遂归晋侯放回
C.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醒悟
D.众口之辩,吾皆摧之促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死于说难②甚于妇人
B.①又为难而可喜者也②后盛气而胥之入
C.①雎知泽欲困己以说②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D.①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②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3分)
①韩非作《说难》?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④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饴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②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用,介词
小题:D
小题:C
小题:(1)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如断为“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不扣分。](2)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2分。“为”1分,“秦不其然”大意1分。]②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4分。“竦然”1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延”1分。]


本题解析:
小题:摧:挫败
小题:A.在,介词;比,介词。B.并且,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D.他,代词;不译,助词。
小题:①韩非死于说难才体现了谏说之难,作《说难》不能体现。④是范雎假意虚张声势之言,不能体现谏说之难。
小题:蔡泽劝说的直接结果是范雎请他作了上宾,而不是立刻让出了秦国的相位。
小题:(1)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如断为“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不扣分。(2)① “为”1分,“秦不其然”大意1分;② “竦然”1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延”1分。?
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自己却死在谏说的艰难上,大概谏说的艰难,自古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知道谏说者想要谏说的内容,接见他却不准备接纳他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言听计从的,这又是艰难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
秦穆公俘虏了晋侯,晋国阴饴甥前往会盟,他替晋侯去游说是毫无疑义的。秦穆公问:“晋国和谐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谐。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恩。”秦穆公问:“晋人认为国君命运会怎样?”(阴饴甥)答:“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秦国就放回了晋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说:“(如果有人)再说(这事)的,老妇我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知道他一定因这件事而来。左师慢慢坐下后,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太后问:“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答:“比妇人更厉害。”后来谈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大谈赵王三代以来没有功劳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孙,被灾祸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触龙)又说:“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付给赵国?”于是太后说:“任凭您安排他吧!”长安君就被送出国作人质。范雎在秦国渐受疏远,蔡泽来到秦国,让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善辩的人。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夺取范雎的相位。”范雎说:“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经通晓了,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又怎能夺取我的相位呢?”(范雎)派人召来蔡泽,对他说:“您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这事吗?”(蔡泽)答道:“有。”(接着)就引用商鞅、吴起、(越国)大夫文种(被杀)的事例(劝说他)。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这些说法为难自己,就假意说:“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用生命和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用闳夭、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忠告他)当今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劳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规劝他交出相印,(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肃然起敬,消除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后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相国的就是蔡泽。秦始皇放逐他的母亲,下令:“胆敢用太后的事来劝谏的,就杀他。”被杀的有二十七人了。茅焦请求入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用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责备(秦王),话还没有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阴饴甥的言论出自正义,左师的计谋源自爱心,蔡泽的劝说发于情理,像茅焦这样的,真可以说是虎口拔牙的人了。范雎亲自让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怎么就说比不上蔡泽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李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调临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构五王,而侍御史郑愔请诛之,朝隐独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忤旨,贬岭南丑地。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于中宗曰:“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帝更以为闻喜令。
  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时政出权幸,不关两省而内授官,但斜封其状付中书,即宣所司。朝隐执罢千四百员,怨诽哗腾,朝隐胖然无避屈。迁长安令,宦官闾兴贵有所干请,曳去之。睿宗嘉叹,后御承天门,对百官及朝集使褒谕其能,使遍闻之。进太中大夫一阶,赐中上考、绢百匹,以旌刚烈。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朝隐取主奴杖之,由是权豪敛伏。为执政所挤,出通州都督,徙绛州刺史。开元初,迁吏部侍郎,铨叙明审,与卢从愿并授一子官。久之,以策县令有下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玄宗东幸,召见慰劳,赐以衣、帛。擢河南尹,政严清,奸人不容息。太子舅赵常奴怙势横闾里,朝隐曰:“此不绳,不可为政。”执而搒(péng,用板子捶打)辱之,帝赐书慰勉。
  入为大理卿。武强令裴景仙丐赃五千匹,亡命,帝怒,诏杀之。朝隐曰:“景仙,其先寂有国功,载初时,家为酷吏所破,诛夷略尽,而景仙独存,且承嫡,于法当请。又丐乞赃无死比,藉当死坐,犹将宥之,使私庙之祀无馁魂可也。”帝不许,固请曰:“生杀之柄,人主专之;条别轻重,有司当守。且赃惟枉法抵死,今丐赃即斩,后有枉法,亦又何加?且近发德音,杖者听减,流者给程,岂一景仙独过常法?”有诏决杖百,流岭南。
  朝隐更授岐州刺史,母丧解。召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固辞,见听。时年已衰,而笃于孝,自致毁瘠,士人以为难。明年,诏书敦遣扬州就职。还为大理卿,封金城伯,代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天下以其有素望,每大夫缺,冀朝隐得之。及居职,不争引大体,惟先细务,由是名少衰。进太常卿,出为岭南采访处置使,兼判广州。卒于官,赠吏部尚书,官给车槥(huì,棺材)北还,谥曰贞。(《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武三思五王
构:勾结
B.河南尹,政严清   
擢:提拔
C.太子舅赵常奴势横闾里
怙:凭恃、依靠
D.每大夫缺,朝隐得之
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朝隐独“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 
险衅,夙遭闵凶
B.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中宗曰    
州司临门,急星火
C.执搒辱之    
吾年未四十,视茫茫,而发苍苍
D.帝怒,诏杀 
东野与吾书,用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朝隐“执法不惧权贵”的一项是
[? ]
①忤旨,贬岭南丑地
②曳去之
③朝隐取主奴杖之
④铨叙明审
⑤朝隐胖然无避屈
⑥执而搒辱之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朝隐不满宫内授官的做法,坚决罢免了一千多名“内授官”,面对怨恨诽谤,他也毫不屈服。
B.太子舅舅的家奴仗着权势,横行乡里,李朝隐把他抓了起来,并鞭打侮辱他。
C.担任大理卿时,李朝隐依据法律,据理力争,使裴景仙得以幸免一死,流放岭南。
D.李朝隐虽身仕两朝,但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参考答案:1.A
2.D
3.C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供给,施与
B.则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籍:登记,没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
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撞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
D.返汝耕桑
长幼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谁不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
(2)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
(3)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劳:慰劳,犒劳。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组两个“之”都译做“的”,结构助词。A组两个“以”前者是“用,把”,表凭借,作介词;后者表承接,是连词。B组两个“且”前者表递进,并且,是连词;后者译做“将”,是副词。D组两个“其”前者表反问,难道,作副词;后者是“你们”的意思,作代词。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句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的虚词能否翻译成同一个意思,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对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识记准确。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A组第一句为世祖的行为,张冠李戴;第二句表现彻里“奋不顾身”。B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耿直”。C组第一句表现彻里“忧国忧民”;第二句表现彻里“勤于政事”。D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廉洁无私”,符合题意。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采分点:①所以,用来……的,1分;②安,怎么,1分;③鬻,卖,1分;④大意1分。(2)①礼体,礼节规矩,1分;②左右,侍从,身边的人,1分;③批其颊,打他的脸颊,1分;④大意1分。(3)①意,猜想,料想,1分;②良,确实,实在,1分;③污暴,卑污暴虐,1分;④大意1分。
【参考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定居。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她读书。
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召见了他,他对答周详文雅,世祖非常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趁机进言大军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承受不起烦扰,饥寒交迫将要死亡,应当予以赈济供给。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赐给边疆百姓粮食、布匹、牛马,依靠这些存活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把这件事情上报皇帝,皇帝很高兴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至元二十四年,桑哥担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羽,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自杀以及死在牢里的人用百来计算,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详细地陈述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十分生气,(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身边的人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且说:“我和桑哥没有仇,之所以极力列举他的罪行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皇帝生气而不敢讲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我私底下害怕这个啊。”于是皇帝完全醒悟,就命令他率领三百羽林军前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宫内收藏的一半。桑哥不久被诛杀,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得到释放。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和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总共四次经过徐州,都是过家门而不入。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平定,于是彻里引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来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的人呢?确实是因为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不久,欧狗被他的党羽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平定了。
大德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那一天,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的廉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卢延让《苦岭》中曾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杜甫也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仰。


参考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5)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为人性僻耽佳句 吾不惊人死不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①,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注]①埴:粘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3分)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4分)
(2)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①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
(2)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2)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


本题解析:译文: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奋蹄跳跃,这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等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象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象用曲尺量过的一样。”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