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2019-12-28 09:27:05 【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       ;                     
①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幸福地舒展在这开阔的晴空下
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
③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他优美的枝条
④所有金色的叶子在秋风中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⑤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
⑥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
A.③②⑤①④⑥
B.①⑥⑤②④③
C.②①③④⑥⑤
D.⑤②①⑥④③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近年来,广东许多学校陆续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还要学生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了解死亡面貌。
对于学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寒冬时节,橘黄的灯光透过窗口,给晶荧的白雪镀上淡黄的光晕,凭添一丝暖意。
B.由他签暑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那些在催残生命的火中受煎熬的人们以希望。
C.消费品生产行业应该从急功进利的发展模式改弦易撤,重建商业经营的伦理体系。
D.精辟透彻的分析、条理清晰的归纳、缜密严谨的逻辑推理是科研论文的重要特点。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屋(lìn)  山(ē) 崭(lòu)  长歌哭(dàng)
B.弄(zhuō)作(yī)的(shì)  拿归案(jī)
C.惺(sōng)  口(ào) 包(zhā) 高气扬(zhǐ)
D.脉(bé)    重(dié)  律(xuán)  不能自(jǐ)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