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8 09:31:23 【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多选按前5题计分)(10分)
小题1: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
小题2: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
小题3: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
小题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孟子》)
小题5:
故曰:至人无己,??。(《庄子》)
小题6:
惟草木之零落兮,?。不抚壮而弃秽兮,??(《离骚》)


参考答案:
小题1:关关睢鸠,君子好逑
小题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小题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小题1: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恐美人之迟暮, 何不改乎此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求真务实的一项内涵,就是要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B.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开播,是亿万少年儿童喜气洋洋的日子。
C.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需要采取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否则将遗患无穷。
D.只有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呼声,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对解决困难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议。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项"中央……的开端""是……日子",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加上"……的措施"之类的词语D项"真知灼见"与"建议"语义重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全国3824种社科类期刊中遴选出102种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B.我们班物理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
C.昔日盐井,今日建成温泉宾馆,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沐浴时对人体有益。
D.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应在“选出”后加“的”,B项搭配不当,改“现象”为“学生”,“下降”为 “减少”,D项“第一部”与“处女作”重复)?  16.D(A项在“我们”与“中国”之间加“对”,B项表述不清,C项主宾搭配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内容:一个人捧着一本书,认真地阅读着。在他脚下,是一段由问号搭建起来的阶梯。
寓意:人只有在无知的时候才是无忧的,随着知识的增长,疑惑也在不断加深。(或答“人如果只知埋头苦读,而不去关注周围人事以及外部世界,疑惑反而会增多”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
①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②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①②⑥⑤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整个材料是在说歌曲的发展过程,器乐时代歌曲的地位很低,所以③紧承前面,然后说歌曲的迅猛发展①⑤②⑥,最后④是歌曲时代的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