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⑴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⑵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⑶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⑷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 ⑸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⑵⑶⑸ D.⑶⑷⑸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⑴(李牧)常年驻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
⑵边境的官兵每天都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
⑶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田畜”应解释为“种田、放牧”。此题是对实词的考查。目前江苏高考题并不一定只考常见实词,有时会考双音节词,都是暂时性的语境义。所以必须正确理解全文,从而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小题2:⑴未言李牧如何用兵;⑷所述事实,与题干无关。
小题3:B项李牧不是真病,是假装生病。此类题目的陷阱是:张冠李戴、时间错位、官职的升降颠倒等。因而在解答此类题时,一定先找准每项所在的区间,然后一一对照,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如第2节“固称疾”,是“坚持说有病”的意思,这和选项中说“有病”是不同的内涵。
小题4: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严格落实“评分点”。⑴句为“省略句”、“居”、“备”。⑵句为“日”、“无用”,“日”为名词作状语,“每天”;“无用”的“用”应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用武之地”。⑶句为“与”,动词,“贿赂”;两个“反”,分别解释为名词,“反间计”,动词“谋反”。
附: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①,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②,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③,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干④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盖霜雪交下,始见贞松之操;国家丧乱,方验忠臣之节。若汉末之董承、耿纪,晋初之诸葛、毋丘,齐兴而有刘秉、袁粲,周灭而有王谦、尉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而历代诸史,皆书之曰逆,将何以激扬名教,以劝事君者乎!古之书事也,令贼臣逆子惧;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
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苟违斯法,岂曰能官。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节选自刘知几《史通·曲笔》)
注:① 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王沈不忠于魏,著书贬甄后,借以张扬曹魏的丑事。 ② 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陆机著《晋三祖纪》,其中有夸张司马懿抗诸葛亮取胜立功之词。 ③ 元氏出于边裔:北魏孝文帝于493年改姓元,故又称元魏,其先出于鲜卑族拓跋部。 ④ 桑干:北魏置桑干郡,故以桑干为北魏开国之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肇有人伦,是称家国——肇:开始。
B.人伦所同疾也——疾:嫉妒。
C.投畀豺虎可也——畀:给。
D.以劝事君者乎——劝:勉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产生“曲笔”原因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D
3.C?
4.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
5.① 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君像君,臣像臣,亲疏关系分辨(清楚)后,等级次序就有了区别。
② 但是自古以来只听说因为秉笔直书被杀,没有听说因为曲笔获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1-4题。
瞳 人 语
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驰数里。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言已,掬辙土扬生。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闻光明经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诵。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净。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右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静匿房中以俟之,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营营然竟出门去。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右应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而俱。”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少顷,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劈椒。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异史氏曰:“乡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遥见少妇控驴出其前,戏而吟曰:‘有美人兮!’顾二友曰:‘驱之!’相与笑骋,俄追及,乃其子妇,心赧气丧,默不复语。友伪为不知也者,评骘殊亵。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各隐笑而罢。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岂菩萨现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门户,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尾缀:尾随。
B.目炫神夺,瞻恋弗舍——夺:丧失。
C.稍稍近觇之——觇:窥视。
D.友伪为不知也者——伪:虚伪。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方栋思过自新表现的一组是(? )
①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
②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
③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
④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
⑤由是益自检束
⑥乡中称盛德焉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人方栋很有才气,但禀性轻浮好色,每次见到路上的女子就有轻薄尾随,意欲调戏。
B、清明节前的一天,方栋在城郊看到一位骑马的女子,于是上前调戏,被该女子下毒手报复,方栋双目被扬进沙土失明,他痛悔不已 。
C、方栋静心思过,早晚无事就诵经修性,一年后万念俱灰,不料在眼中修炼出两个小人来。
D、蒲松龄评论说,那些轻浮之人往往自取其辱,确实可笑,方栋就因此遭鬼神报复。鬼神虽然险恶,但也允许别人改过自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1)婢女于是放下帘子,愤怒的看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媳妇回娘家,她不同于农家妇女,任凭你乱看。
(2)从此后方栋更加自我检点约束,乡里人称颂他美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