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三)
2019-12-28 09:44:4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 此 一 人 所 行 之 事 逐 节 铺 陈 有 如 散 金 碎 玉 以 作 零 出 则 可 谓 之 全 本 则 为 断 线 之 珠 无 梁 之 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小题2】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有两位分别是          、        ,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 。(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2分)



2、其他题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的体例,分为??、列传、?? ________五部分,为后世纪史提供了范例。他在《?》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3分)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2013年3月8日,某风景区举行“传递正能量,孝心大接力”感恩活动,景区大门口竖起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写有“你给父母磕头表谢意,我免全家门票作奖励”等字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日下午6时,共有97家、450多名晚辈给长辈磕头,获得免门票奖励。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缉拿 流水帐 含英咀华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照相 挖墙脚 委曲求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脉搏 绿茵场 匪夷所思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历练 自画像 以老卖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段讲话材料,有五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它建设的好坏,是实现四化的关键。改进县报迫在眉睫,我看“曝光台”这个栏目就很不错嘛!这个栏目将各乡镇发来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一些不良现象,加以筛选组合,进行深加工,影响力很广嘛!过去我们单纯地注重抓经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现在看起来,过去的做法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但为什么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时至今日尚未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呢?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我县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案。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⑤将                                 改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