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余观之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未有能愈于秦国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向使:假使
小题1:B。都为动词,保全? A.第一个之为动词,到。第二个之为代词? C.第一个为:有的人,第二个为:或许? D。第一个为:和?第二个为:在
小题1: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小题1:苏辙、李桢六国论纯属史论。苏洵《六国论》借论史为现实政治服务。
小题1:①“厥”“先”“以”②“ 是故”“斯用兵之效也”“始”“速”③“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逦迤”“亦不甚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颜斐字文林,有才学。丞相召为太子洗马,黄初初转为黄门侍郎,后为京兆太守。始,京兆从马超破后,民人多不专于农殖,又历数四二千石①,取解目前,亦不为民作久远计。斐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是时,民多无车牛。斐又课民以间月取车材。使转相教匠作车。又课民无牛者,令畜猪狗,卖以买牛。始者民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牛。又起文学,听吏民欲读书者,复其小徭。又于府下起菜园,使吏役间锄治。又课民当输租时,车牛各因便致薪两束,为冬寒冰炙笔砚。于是风化大行,吏不烦民,民不求吏。京兆与冯翊、扶风接界,二郡道路既秽塞,田畴又荒莱,人民饥冻,而京兆皆整顿开明,丰富常为雍州十郡最。斐又清己,于是吏民恐其迁转也。
至青龙中,司马宣王在长安立军市,而军中吏士多侵侮县民,斐以白宣王。宣王乃发怒召军市候,便于斐前杖一百。时长安典农与斐共坐,以为斐宜谢,乃私推筑斐。斐不肯谢,良久乃曰:“斐意观明公②受分陕③之任,乃欲一齐众庶,必非有所左右也。而典农窃见推筑④,欲令斐谢;假令斐谢,是更为不得明公意也。”宣王遂严持吏士。自是之后,军营、郡县各得其分。
后数岁,迁为平原太守,吏民啼泣遮道,车不得前,步步稽留,十馀日乃出界,东行至崤而疾困。斐素心恋京兆,其家人从者见斐病甚,劝之,言:“ 平原当自勉励作健。”斐曰:“我心不愿平原,汝曹等呼我,何不言京兆邪?”遂卒。京兆闻之,皆为流涕,为立碑,于今称颂之。
(节选自《三国志·颜斐传》)
【注】①二千石,在古代指代郎将、郡守或知府等职任。
②明公:古代社会对权贵长官的称呼。
③分陕:封建社会中指王朝的中央官员出任地方长官。
④推筑:轻推提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斐又课民以间月取车材课:督促
B.步步稽留稽:留止
C.斐素心恋京兆素:朴素
D.以为斐宜谢谢:道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令属县整阡陌何乃太区区
B.又于府下起菜园月出于东山之山
C.为冬寒冰炙笔砚于人为可讥
D.而典农窃见推筑君既若见录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颜斐为京兆老百姓生计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
②课民以间月取车材。使转相教匠作车
③课民无牛者,令畜猪狗,卖以买牛。
④于府下起菜园,使吏役间锄治。
⑤军中吏士多侵侮县民,斐以白宣王。
⑥汝曹等呼我,何不言京兆邪?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颜斐初到京兆太守任,针对京兆现状,积极举措,致力于发展从事农耕种植的基础条件,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
B.颜斐重视发展地方经济,也注意采取措施推行诗书教化,从而使京兆地方“ 整顿开明”“丰富常为雍州十郡最”,赢得了老百姓的极大信任。
C.颜斐针对宣王所设军市的现状,不顾长安典农的提醒,秉持公心,大胆向宣王陈述军中吏士侵侮县民的情况,很好地解决了军营、郡县在地方的关系。
D.在治理京兆的为官历程中,颜斐与京兆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百姓舍不得颜斐离任,颜斐直到离开人世也割舍不下自己与京兆的感情。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5分)
(2)二郡道路既秽塞,田畴又荒莱,人民饥冻,而京兆皆整顿开明,丰富常为雍州十郡最。(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对于这种情况我(很)有感慨,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往往有心得。
(2)二郡道路又脏又堵塞,田地又荒芜,百姓饥寒交迫,但是京兆地方都整顿开明,丰富的物产经常成为雍州十郡之最。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 (素:平素,平时)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D (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 介词,在;介词,从。 连词,于是;C 动词,作为;动词,是;D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成“我”“自己”)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 (④句是讲他如何以身作则,⑤句主要讲他为民做主,正直秉公,⑥句则主要强调他与京兆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点评:做本题要理解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颜斐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 “为京兆老百姓生计着想”,有的可能能体现“为京兆老百姓生计着想”,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C(C 项中命题者有意提前了“长安典农提醒”这一行为的时段,要注意这一点。)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于是”指对于这,“叹”是指感慨,状语后置,这三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秽”是脏,“畴”是地的意思,“丰富”用作名词,译为丰富的物产,这三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2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周密,此为全面。
B.就其如舜者就:趋向,靠近。
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善:擅长。
D.一善易修也修:此为做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是(?)(3分)
A.其责己也重以周早夜以思
B.后世无及焉听其所止而休焉
C.其于人也,乃曰项王乃大惊曰
D.而我乃不能是而以圣人望于人
小题3:以下各组中,都能表明古代君子严格要求的一组是(?)(3分)
①其责己也重以周 ②其待己也廉
③去其不如舜者 ?④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⑤未少有得而止矣? ⑥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闻 古 之 人 有 周 公 者 其 为 人 也 多 才 与 艺 人 也 求 其 所 以 为 周 公 者 责?于 己 曰 彼 人 也 予 人 也 彼 能 是 而 我 乃 不 能 是 早 夜 以 思 去 其 不 如 周 公 者 就 其 如 周 公 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②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2)①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对待别人既宽容又平易(要求少)。
②译文: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本题解析:
小题1:善:好事。
小题1:D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A而,且,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地,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他,代词/语气助词,无义;C却/就,于是
小题1:②和⑤都是古之君子待己责人的态度,⑥是今之君子这样做的根源。
小题1:(1)本题考查断句。除利用一些虚词断句之外,还要注意对话内容,其文字较为简短。
(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①其、以、句意各一分。②少、止、廉各一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