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杜甫的《登高》一诗,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请简析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别
左 纬
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
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
小题1:第二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答:?
?
小题2:结句“宿处先寻无杜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潆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的妙处。(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小题。(8分)
淮上有怀
姚?鼐
吴钩结客佩秋霜①,临别燕②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宴”。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4分)
小题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③。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