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卷葵
徐风
写下杨凤年这个名字,就感觉一团清朗的气场姗姗而来。她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一双手藏在背后,像一对交叉的问号。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可惜,今天的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们。春天飞舞的柳枝,修篁挺拔的竹影,都可以配作那双妙手的伴娘,那手,唯独不作优雅女儿态的兰花指,也不似添香红袖里的抚琴拨弦。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众说纷纭的紫砂史料只要提到杨凤年,口气便一律变得恭敬,在嘉庆、道光那样的旧封建时代,对一个女流,那多不易。其实她只留下一把壶,一把叫“风卷葵”的壶。
想当年,父母早殁的杨凤年跟着哥哥到宜兴来。宜兴的窑场是火焰之场,凤年一见到那些五光十色的陶器就有感觉。那时,阳光正以瀑布的方式倾斜而下,在那些陶器上铺陈出诗意的斑斓。多可爱啊,凤年能感觉到它们鲜活的眉眼,听到它们欢快的呼吸。哥哥彭年替陈曼生大人做的紫砂壶,出得窑来,一个个那么安稳、端庄,像官人那样衣冠楚楚。凤年记得,那些壶的壶样,多是曼生先生一笔笔画来,许多个秉烛之夜,哥哥总是在按图制壶,不敢有半点懈怠。曼生大人有时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他们低矮的窑场小屋,有一次,他看到了凤年在哥哥的作坊前随意捏的小壶,一向持重的脸上居然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只会刻板地模仿,而杨凤年不然,他鼓励风年做一把足以气死男人的好壶。
一百多年后的某个初夏的下午,为了写作本文,我沿着蜀山古老的窑址一带,去寻找杨氏兄妹可能留下的生活痕迹。当年,这里一望无际的阡陌上种满了欣欣向荣的向日葵,每一棵向日葵看上去都那么俊朗挺拔,远远望去就像大型团体操一样地排山倒海,让人感到那是一片充沛的气场。如果杨凤年每天经过这里去窑场给哥哥送饭,走进那片汹涌的向日葵地,她该作何想?特别是有风的日子,那向日葵们婀娜起舞,飘然欲仙。任何一个有点艺术潜质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试想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杨凤年若有所思地举起了一块泥,她眼前那种风吹葵叶的动感活灵活现挥之不去。如果不把那种欲罢不能的钻心般的感受表现出来,她还不如去死。
这一块紫砂泥,融入了一个紫砂女的心性。“风卷葵”的诞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用任何一种鲜活的灵性文字来描述这样一把壶,都会存在某种难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奔放不羁的形体语言。以风吹葵叶的动感入壶,表现葵花在一刹那的灵动之感,所有的线条都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神采飞扬的状态。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灵性全部化入壶中,并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根线条清朗而有韵致。吾即壶,壶即吾,壶吾合一,融会贯通。从这一意义上说,横空出世的“风卷葵”是对筚路蓝缕的中国紫砂的一种拯救。
关于杨凤年,紫砂史上记述她的笔墨虽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啬,说来说去她到底是个女人。她的生卒年月也不详。最后她嫁给了谁,生活得如何,至今没有人找到翔实而可靠的记载。我想,任何“演义”式的文字,都将是对她的极大不恭。值得欣慰的是,“风卷葵”一壶历尽沧桑,最后由民国陶瓷实业家华荫堂先生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此壶献给了国家,现存于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膜拜之圭臬。
1.请分条概括“风卷葵”这把紫砂壶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在文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人生也如跨栏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 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 及至“刘翔叔叔加油”,
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2009年9月20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2010年5月23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2010年11月24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 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虽然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但大部分人仍能以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他。
C.因伤退赛的刘翔,面对挫折、责难、误解曾经情绪低落,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样写更显内容客观、真实,刘翔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D.“父亲”的话有理解,有安慰,有疏导,也有期待,正是这番话,解开了刘翔的心结,使他彻底地战胜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