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2019-12-28 10:02:20 【

1、阅读题  类文阅读。?
血尸
石评梅  
  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一切都如往日一样。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遥望着执政府门前的尸身和血迹,风是吹不干,雪是遮不住。走进大礼堂,我不由得却步不前。从前是如何的庄严灿烂,现在冷风切切,阴气森森,简直是一座悲凄的坟墓。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她负笈北京,完成她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粟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作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现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住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
  “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这时候张静淑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安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知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荚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出,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内,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抢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大惨杀的第二天。(有改动)
1.本文多处写景,尤其是对风雪等恶劣气候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1)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对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分析文章以“血尸”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遇害人的情况作了较具体的描写,请从写作目的或写作手法上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心踩着别人的落魄
约翰·福赛斯
  年轻的时候,我在一家工厂上班,迈克是我的好哥们儿。他个子高大,人又聪明,却爱搞恶作剧。另外一个同事叫杰克,他沉默、孤僻,但老实厚道,从不做坏事。三年来,杰克从来不和大家一块儿吃午饭。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合群的笨家伙。
  一般来说,杰克这样的笨家伙总会成为恶作剧中被戏弄的理想对象:他的午餐盒里时不时会蹦出活青蛙,帽子里躺着一只死老鼠……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发脾气——他真是反应迟缓,笨嘴拙舌。
  有一年秋天,迈克出外打猎,弄来了一只很大的野鹿,大家都很兴奋,这回可以大饱口福了!
  迈克把鹿剖开,分给我们每个人一包好肉。然后,他把鹿的耳朵、尾巴、蹄子什么的切下来放在一起,说:“那是留给杰克的……”他坏笑着。天知道当杰克打开那包“礼物”的时候会是多么好笑的情景,大家都在期待,虽然这样的期待多少有点儿不光彩。
  午餐后,杰克和往常一样独自坐在桌子的最边上,迈克把最大的包裹递给他,我们全都静静地等待着一场精彩的好戏。
  三年中,杰克从未说出一句超过十个字的话。因此,当他紧握着包裹慢慢站起来时,周围一下子鸦雀无声。他充满感激地朝迈克笑了笑,眼睛里有东西在闪烁,他的喉结上下滚动着,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我知道,你是不会忘记我的,”杰克说,“虽然你看起来很高傲、爱开玩笑,但是我知道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他顿了顿,然后冲我们大家说:“一直以来,我对你们不太友善,但我不是故意这样的。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有9个孩子,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妻子。她的病情十分严重,四年了,我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我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给她看病买药。孩子们也全力地支撑这个家,但是我还是经常……没有东西给他们吃。也许你们觉得我独自一人躲在一边儿吃饭很好笑。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是觉得很丢人——因为我吃的‘夹心面包’里面从来都是空的。”
  “噢,像今天,我的午餐盒里就只有一个生萝卜。所以,这包肉对我来说真的意味着很多很多,今晚,我的孩子们……”他用手背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今晚我的孩子们将会吃上一顿真正的……”
  杰克一边抽泣着一边拉开包裹。突然,迈克冲了过去,他想抓住那个包裹,但为时已晚。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杰克在包裹里使劲翻寻着,最后他拿起了一只鹿耳朵,它软软地在他指尖上晃动着……
  这情形确实可笑,可笑得让人想哭。良久,杰克抬起头来,脸上挤出一丝冷漠的笑容,“谢谢。”他平静地说。
  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起誓,无论什么人,无论他看起来是多么愚蠢、贫穷或令人生厌,我都不能去欺负或者嘲笑他,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有悲伤、有快乐、有被尊重和关爱的权利。(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而又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迈克聪明,爱搞恶作剧;杰克沉默孤僻,老实厚道。
B.杰克常常被别人愚弄,却从不发脾气,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使他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C.小说结尾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作者呼吁人们同情弱者,关爱他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塑造了一个被歧视的弱者形象,巧妙地传达出了作品的写作用意:呼吁人们对杰克伸出援助之手。
E.小说插叙了杰克的家庭情况,这样安排情节一是避免平铺直叙,二是批判同事迈克的可恶,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请根据原文第一段概括杰克的性格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同事送给他的一个大包裹,杰克为什么“眼睛里有东西在闪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标题“小心踩着别人的落魄”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什么?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获得的航天实验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这种小虫子能在太空的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生存10天之久!
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欧洲空间局发射的“光子一M3”无人飞船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光子一M3”飞船在距离地球表面258千米的高空绕地球运行,其主要任务是搭载一些生物进行太空实验。科学家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在太空严苛环境下的生物反应。
科学家认为,如果要选择地球动物到太空的恶劣环境下生存,缓步类动物当是首选。科学家选择了两种水熊虫——大黄水熊虫和小斑水熊虫——进入太空舱,接受为期10天的暴露在辐射、真空和低温下的考验。结果,虽然所有的大黄水熊虫和大部分小斑水熊虫未能经受住考验,“献身”茫茫太空之中,但仍然有10%的小斑水熊虫存活了下来,尽管它们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
其实,对于许多可以休眠的生物来说,太空的真空和低温也许算不了什么,它们真正受不了的是太空中的超强辐射,比如太空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地表的1000倍!
紫外线含有能够对活组织造成重大损伤的高能光粒子,晒伤和皮肤癌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太空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大黄水熊虫的一些细胞遭受紫外线灼伤而坏死,从而导致大黄水熊虫死亡。在完全开放的太空,紫外线还可以轻易地破坏生物体的染色体,导致生物不育。让科学家喜出望外的是,小斑水熊虫在结束太空之旅后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产下了一些水熊虫宝宝。这也让他们困惑不解:小斑水熊虫为何在受到太空强烈辐射之后仍然可以生儿育女?
由于缺乏实验数据,科学家不知道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太阳辐射对小斑水熊虫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修复这些伤害的。他们猜测,同某些耐辐射的细菌一样,水熊虫也拥有其独特的细胞修复机制,可以修复辐射造成的伤害,或者它们有办法直接抵御太阳辐射。
如果有一天科学家能够揭示水熊虫抗辐射之谜,那么抗辐射的药物和技术装备将会有大的发展,人类有望告别皮肤癌和辐射不育症的困扰,并能有效抵御在太空旅行中的辐射骚扰。
水熊虫为什么能够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有科学家认为这与它们的身体可自动进行脱水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发现,水熊虫在自行脱水后,身体体积可比正常情况下缩小一半,同时,它的腿也会收缩,从而进入一种静止的蛰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水熊虫可撑过各种极端条件。
来自“光子一M3”飞船的研究成果还为那些支持外星生命的科学家提供了新的证据——水熊虫的坚强经历表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外星球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选自《大自然探索》)2009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水熊虫”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
A.在太空的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少数小斑水熊虫竟然能生存10天之久。
B.在太空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大黄水熊虫的一些细胞遭受紫外线灼伤而坏死,从而导致其死亡。
C.小斑水熊虫拥有独特的细胞修复机制,可以修复辐射造成的伤害,或者它们有办法直接抵御太阳辐射。
D.小斑水熊虫能够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这可能与它们的身体可自动进行脱水有很大的关系。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科学家们利用航天实验数据对此进行了证实。
B.有些科学家认为,如果要选择地球动物到太空的恶劣环境下生存,缓步类动物一定是唯一选择。
C.紫外线是一种能够对活组织造成重大损伤的高能光粒子,人们被晒伤或患皮肤癌就是由紫外线造成的。
D.许多可以休眠的生物并不怕太空的真空和低温,它们最怕的是太空中的超强辐射,比如太空中超强的紫外线辐射。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小斑水熊虫,这是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的,现在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B.因为紫外线可以轻易地破坏生物体的染色体,导致生物不育,因此孕妇最好呆在室内,不要轻易在阳光下活动。
C.将身体体积尽可能缩小,甚至停止一切生物活动,进入蛰伏状态,这是某些动物熬过极端条件的方法。
D.水熊虫的坚强经历表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外星球也有生命存在,甚至有外星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是人创造的美
(1)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词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这种和“技巧”同一的艺术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它的缺点在于太宽泛,不仅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一切领域。我国先秦和古希腊人的许多著作,都把骑射、烹饪之类,称为艺术。柏拉图甚至把商业称为“赢利的艺术”。在后人的著作中,“军事艺术”一词也常和“军事科学”并用。巧妙的政治手腕有时也被称为“政治艺术”。总之,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按照这样的艺术概念,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2)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就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3)当然,广义的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如诉诸视觉的武术技巧也可以是美的。它的美是与自卫或攻击的有效性相关联的。武术活动是一种追求实效的活动。说这种活动是美的,是说这种活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不等于说武术就是艺术。
(4)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它就是在追求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如同书法和绘画相通。公孙氏的剑器舞,“来如雷霆起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给了张旭以巨大的启发,使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剑舞和草书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抽象的运动形式。如果把那些使它们区别开来的具体的物质元素,如笔墨和纸张、人体和武器等等都抽象出去,那么留下来的唯一的东西,就只是那个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力的变幻莫测的动向及其强劲迅疾的运动节奏,和由这个节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许多小节奏所组成的,生气贯注的活的形象。它们是人类的感性动力按照情感的逻辑创造出来,用以探索前进道路的。所以它并不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它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美。
(5)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话,那么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换言之,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存在物。这个本质就是美。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如果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能在一根头发上刻一首《满江红》,其手段之高妙固然令人叹服,但除非用显微镜,你就看不到它。即使用显微镜,你从中看到的也不是真正的书法,它就不可能是美的,从而它也就不是艺术,不论它表现出多高的技巧。总之,艺术是一种美。但是,正如并非一切文字都是书法,也并非一切美都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出现,只是人类通过一定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不仅仅是审美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一定的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情感和生命力的表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所以,艺术还应该是人的创造物。
(摘自《关于艺术的思考》)
小题1:下列各项,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
B.艺术离不开技巧,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
C.任何事物,如果它不属于美的范畴,那么它就不会属于艺术的范畴。
D.凡是正确的、追求实效的,都是美的,因而也是艺术的。
E. 艺术所要表现的美,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
小题2:根据文中对“艺术”的阐释,下列各项中,属于“艺术”的一项是(3分)
A.普通的供人居住的房屋
B.丛林中百灵鸟的鸣叫声
C.窗户玻璃上因结冰形成的图案
D.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小题3:一般的武术活动成为武术艺术,需要实现怎样的转变?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4:过去人们常常把艺术和技巧等同起来,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小题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小题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小题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