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8 10:10:4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①,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②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③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孟子·万章上》)
  注:①割烹:切割、烹调,指当厨师。要: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汤:商汤。②嚣嚣:自得其乐的样子。③内:通“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使往聘之——三:虚指,表示多次。
B.使先知后知——觉:感觉到,认识到。
C.其自以天下之重如此——任:承担。
D.一不以与人——介:通“芥”,草芥,比喻极其轻微的东西。
2.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系马千驷,(伊尹)弗视也
B.若己推而内(民)之沟中
C.非予觉之而谁(觉之)也
D.未闻以割烹(要汤)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隐居有莘之野时,以尧舜之道为乐,辞受取予,无论大小,都完全按照道义行事,一度对商汤的聘请不屑一顾。
B.伊尹后来出仕辅佐商汤,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是天下的“先觉者”,肩负着“觉斯民”的时代责任。
C.对伊尹的隐居和出仕,孟子明确赞同他的隐居,而委婉地否定了他的出仕,因为隐居才能“洁其身”,出仕必然会“辱己”。
D.所谓“以尧、舜之道要汤”,是孟子针对“以割烹要汤”而提出的一个对应的说法,实际意识是因尧舜之道在身而汤自来聘求,伊尹并没去“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3.(1)不合乎义的,不合乎道的,即使把天下当俸禄给他,他连头都不回一下。
  (2)他就是这样自己承担天下的重担,所以找到汤,用讨伐夏桀、救助百姓的道理游说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加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奏”“数四”“袖”各1分,总体2分)
(2)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无”“从学”“迁”各1分,总体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尤其古今异义现象,一般解释含义与今意有差别的往往正确,和现代含义一致的解释往往是错误的选项。谕:告诉,说明。
小题2:理解句子含义,用排除法做。即找出最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含有此句子的选项为错误的,以此排除。①表现郑侠感念王安石知遇之恩。⑤是皇帝的命令。⑥神宗对郑侠的评价。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是否有无中生有的错误。“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奏”“数四”“袖”,(2)“无”“从学”“迁”
【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故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在赴汀州途中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怎么能治他以重罪呢?”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到英州后,他找了一间快要倒塌的寺庙居住下来,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穷:尽,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使毕使前若亡郑而有益
B.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其无礼于晋
C.引其匕首提秦王不知有汉
D.倚柱笑夜缒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
(2)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的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国太子呀。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谢项王”,谢为谢罪可知,谢除当感谢讲,还可译为道歉,谢罪。根据上下文,秦武阳在秦王面前大惊失色,失了礼仪,所以荆轲代他向秦王谢罪。
小题1:A于虽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在/对;B以都是介词,但前表用,后表原因,译为因为;C于是,竟然;D而都是连词,都表修饰。
小题1:写秦武阳是为了衬托荆轲,所以B应是为了显示荆轲的临危不惧,而非秦廷的森严与秦王的威武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关键字(1) 函用于动词前,应为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盒子装。拜送译为行跪拜大礼送出来。使为动词,派遣。使译为名词,使者。闻译为使听到,也就是禀告之意” (2)生用于动词前,活用为状语,活生生的。以报太子,以译为目的连词,来。所以……者,……也”的译法,译为```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绍斌,汾州人。仕河东刘钧为佐圣军使,戍辽州。周显德四年,领五十骑来归,钧屠其父母家属。
宋初,随崔彦进征李筠,攻大会砦,破之,以功迁龙捷指挥使。又败筠于泽州荼碾村,筠退保泽州,绍斌凿濠围守,流矢中左目,前军部署韩令坤以其事闻。及太祖召见于潞州,绍斌杀晋军益众,夺其铠甲。又从讨李重进于扬州,壁城南,围三日,城溃,斩首逾千级。会全师雄寇神泉,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时汉、剑道梗,因赖以宁。
至道元年,领徒入蕃讨贼,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橐驼二万计,马以给诸军之阙者。捷闻,手诏嘉谕之。数部金粟帛诣灵武、清远。远人砻服不扰。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成井。贼逾三千余,来薄阵。且行且斗,至耀德,凡杀千人。寇复尾后,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守荣等欲击之,绍斌日:“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守荣等忿日:“若但率兵来迎,勿预吾事。"守荣等自欲邀功,与战,败。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至清远,见濠中人裸而呼日:“我白守荣也。"绳引而上,解衣遗之。
时命李继隆、范廷召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巡检使。丝隆丛遗盗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太宗怒日:“此昔尝背太原来投,今又首鼠两端,真贼臣也。"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贬虢州安置。
真宗即位,召还,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寻改莱州防御使。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数为寇掠,道路患之。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帖服。
景德二年,卒,年七十七。为人有法,然性暴戾,故屡被黜。子守信,为内殿崇班闰门祗候。?
(节选自《宋史·田绍斌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南壁:营垒
B.会全师雄神泉寇:侵犯
C.贼逾三千余,来阵薄:迫近
D.即遣使捕系诏狱问鞫:审问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田绍斌“为人有法”的一组是(3分)?
①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
②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③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
④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
⑤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
⑥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土
A.田绍斌在刘钧手下任职,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刘钧为此十分卤怒,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B.宋朝初年,田绍斌两次打败李筠,但在围守泽州作战时,左眼不慎中箭受伤。太祖召见他后,他愈战愈勇,又连续取得多次胜利。
C.田绍斌在至道元年人蕃讨贼作战中大获全胜。捷报上闻,皇帝亲手书写了诏书嘉奖他,还为他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D.浦洛之战后,朝廷新任命的征讨大臣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为谗言所动,一气之下,把田绍斌打发到虢州去了。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5分)?
(2)继隆以浦洛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
⑴起初,白守荣与绍斌约定日期,不久继明战死,所以晚到(迟来)一天,于是被贼兵包围。
⑵继隆把浦洛之败上奏朝廷知道,说绍斌掌握军队却不顾念(救援),想谋划(独霸)一方,有二心。


本题解析:
小题1:壁:动词,驻军、驻扎。
小题2:①陈述结果,④非直接体现,⑤官职调动。
小题3:C项中“为同个部落输送了金银、粮食、纺织品”不是皇帝所为。
小题4:翻译尽量要直译。注意⑴句中“为期、后、为……所”和⑵句中“闻、顾、方面”的译法。
【参考译文】
田绍斌,汾州人。在刘钧手下任佐圣军使,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柴荣,刘钧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北宋初年,跟随崔彦进征讨李筠,田绍斌攻破了李筠修筑的大会砦,因功升迁龙捷指挥使。接着,又在泽州茶碾村击败了李筠。李筠退至泽州死守,田绍斌就在泽州周围挖壕,实行包围。敌军的流矢射伤了田绍斌的左眼,前军部署韩令坤把此事上报给皇帝。宋太祖在潞州召见了他。绍斌斩杀晋军更加众多,夺下了他们的铠甲。田绍斌又在扬州跟从讨伐李重进,驻扎在城南,包围了三天,就攻克了扬州,歼敌军千余人。正逢全师雄进犯神泉,绍斌率其部下打败数千犯敌,当时的汉、剑道都不太通畅,因此依赖绍斌而得以安宁。
至道元年,率领士兵入蕃讨贼,斩首两千级,缴获羊、马、骆驼二万余,马都补给了诸军缺马者。捷报报上去后,传手诏嘉奖谕示。
多次押送金银、粮食、丝织品等到灵武、清远,边远之人感恩畏服不再作乱。不久,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办转运粮饷,从灵州起运,田绍斌率兵支援迎接。走到碱井的时候,遇到三千多贼兵,对阵挑战。且战且走,行至耀德,已杀贼千人。贼寇依然不退,尾随其后,绍斌列方阵,将伤者围在方阵中间,与敌兵在浦洛河角逐,击败了他们。
起初,白守荣与绍斌相约行事,后继明战死,所以迟一天,于是被贼兵包围。守荣想要主动出击,田绍斌说:蕃戎轻佻,我们决不能放下辎重,与之战斗,我们应当结阵慢行。守荣等忿忿地说:“你只管率兵迎接就行了,不要干预我们的事!”白守荣为了邀功,与战,战败。田绍斌率部属徐徐撤回,无伤亡损失。返回至清远,发现壕堑里有个赤裸着身子的人大呼:我是白守荣。于是用绳子把他拉上,脱衣服给他穿上。
时命李继隆、范廷召征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督巡检使。继隆把浦洛之败上奏朝廷,说绍斌握兵而不救援,想独霸一方,有二心。太宗见报后大怒,说,此人过去曾背叛太原投靠,而今又首鼠两端,真是 “贼臣”。随即派出使者将绍斌逮捕下狱询问,调到虢州安置。
等到真宗即位,将绍斌召回,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很快又改授莱州防御使。又调任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多次入侵抢掠,行路之人以之为患。绍斌召其部落首领三人,断臂,割左耳,割鼻子后放还,贼寇为不杀而感化,从此帖服。
景德二年,死,享年七十七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臣列(guān,建筑物的一种)
礼节甚(jù,傲慢)
B.臣请就汤(huò,大锅)
(wú,不要)行
C.乃使其从者(yī,衣服)褐
相如虽(nú,愚劣,无能)
D.肉(tǎn,露)伏斧质
舍相如广成(chuán,招待宾客的馆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