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①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②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③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④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 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⑥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C(次第:先后,依次)
小题2:D(①说的是高攀龙、顾宪成的影响力;④说的是孙奇逢避难而搬家;⑤说的是孙奇逢防守盗贼,并教化门生亲故。)
小题3:B(应该是孙奇逢将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尸骨送返其乡里。)
参考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号仲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注重自我品行的修养;自负有经世的才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17岁,在万历二十八年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了。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看作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却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奇逢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的御床哭泣,最后皇帝用严厉的旨意把孙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地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来试探,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从他以求互相保护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他们。
到了清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职位来征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他搬家到新安,过不多久渡过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地房舍奉送给他,孙先生率领子弟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他又贯通融入了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他必定用切身的道理来启发,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匠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他这样天下闻名,没有谁嫉妒他。
清朝取代大明之后,许多执政要员都想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他在夏峰居住了25年后去世,享年92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籍:登记
B.坐巡抚朱钦事坐:因…受牵连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第:府第宅院
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举:被举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逐吏而代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帝即位,斥以予民作《师说》以贻之
C.璜因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不如因善遇之
D.万言诉于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⑥二臣无与,乞罪臣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4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4分)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却忽然更改,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是皇帝不守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3分,“更”1分,“信”1分,“报”1分)
(2)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4分,“踵”“再”“贷”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以后发表白己的意见不断(不停止),那些有权势、受宠幸的小人,嫉恨他的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3分。“已”“幸”“浸”各1分)
【参考译文】
赵璜,字廷实。小时候跟从父亲去官任,不小心掉到江水中,大难不死。长大一点,在路上走的时候,捡到别人丢掉的金银,全部归还给失主。弘治三年获进士及第,授予工部主事。出任为济南知府。狡猾小吏舞文弄墨,多年来像蛀虫一样危害百姓。赵璜挑选了一些质朴善良的百姓,把国家的法律法令教给他们,贯通熟悉法律法令的达二十多人,驱逐狡猾的官吏,让他们替代。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的牧场长久在官府登记,招募了农民租种。济南德王朱见潾(欲趁机将这些田产归为己有,屡屡)上奏,要求将这些牧场归其所用。赵璜勘定还给佃农。在济南任职七年,政绩非常显著。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永,还没有上任,刘谨与赵璜关系很不好,因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被逮捕下狱,除去名籍。刘谨被诛杀后,赵璜复职。不久调任山东。有几百里河滩地,招募无地的流民开垦并且免除他们的租金。番僧请求征赋税来充实寺院的斋粮,皇帝同意了,赵璜据理力争得以免除。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河道。因为边境告急,改任管理京城附近的军备。事情平定以后,命令他账救顺天各府的饥荒,回来后辅佐部事。
明世宗即位后,晋升为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裁减了宦官的丧葬费用及御用监的采购材料的价钱。革除内府酒醋面局每年征收的铁砖价银,一年达到几万。嘉靖元年进官尚书。刘瑾创建玄明宫,浪费钱财几十万,刘谨死了后,奸人将玄明宫献给皇帝作为皇庄。
嘉靖皇帝即位后,斥责归还给百姓,不久又下令仍旧归皇庄。赵璜说,皇帝的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就忽然更改,给天下人显示的是皇帝的不诚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正好赶上修建仁寿宫和清宁宫,费用不够。赵璜于是就请求把石景山的各房舍一并出卖来借用,可以不用百姓苦累,皇帝同意了他的做法。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住宅,估计工价为六十万,赵璜遵照规定不变。陈万年告诉了皇帝,皇帝把郎中和员外两人下诏审查。赵璜说:“这两臣没有参与,请求归罪与我。”皇帝不同意。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两人得以释放,工价也大减。下诏修建玉德殿,景福和安喜两座宫,赵璜请求等到仁寿宫建成,再慢慢考虑这事,皇帝不同意。不久,用灾异重申前面的情况,皇帝才同意他,并且罢除了仁寿宫的劳役。
赵璜当尚书六年,正好是皇帝才执政,锐意清理杂务,革除旧弊的时候,宦官不敢阻挠,所以能够尽他的职。以后就不停地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权势而受帝王宠爱的奸伎小人们嫉恨他的人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赵璜一向与秦金齐名。经过考察和他们自己陈述,与秦金一起退休。廷臣请求留任,没有同意,车马供应如同旧例。赵璜有办事的才干器局,富于智慧。事情纷乱错杂,别人还在相互观望惊讶的时候,赵璜立刻就办理了。离开后,人们都争着举荐他。嘉靖十一年召回朝廷恢复原来的官职,还没有上任就去世了。赠太子太保,谥号庄靖。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举:全,尽 例如:举国上下,举家迁徙,等等。另外类似的词语有很多,例如:让:责备;恨:遗憾;爱:吝惜。这些都是容易考到的文言实词。平时复习时要多加注意。
小题2:A均表顺承; B.介词,把/目的连词,来;C.于是,就/趁机;D.向/被
小题3:①写赵璜品行高尚;?④写赵璜克忠职守,敢于进谏;⑥写赵璜敢于担当,不牵连他人
小题4:(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更:更改;信:守信用;报:回报,回复;许:同意。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踵 :接连?再:两次?贷:宽恕。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已 :停止?幸:受宠幸?浸:逐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①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②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隔绝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②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心而行率:顺从
B.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非:没有
C.迨夫年渐长迨:等到
D.不然虽介若伯夷介:孤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②愚不肖之近趣也
B.①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②趣居其多
C.①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②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D.①自以为隔绝于世②深于趣者也
小题3: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3分)
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② 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③不失赤子、能婴儿。
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⑤或为酒肉,或为声伎。⑥有身如梏,有心如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用山上之色等四个喻体来比喻志趣,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
B.第二段鲜明地提出“自然”和“学问”是得趣的正反两个方面,然后举三类人为例说明“趣得之自然者深”。
C.作者认为,儿童时代的情趣最为上乘,次之为山林之人,再次之是品第底下之人,年长位高者最无趣。
D.文末称赞陈正甫“深于趣”,其《会心集》所述趣者居多,也感叹其“知趣如此”。这也是作者写叙缘由。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