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3 18:1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C.来到西湖孤山西泠印社,拾级而上,登四照阁,选一临窗座位,泡一杯龙井,凭窗眺望,湖中景物历历在目。
D.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唇齿相依,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B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C.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展现在眼前。D中的“移樽就教”的意思是:“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符合句义的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外(sài)   栈道(zhàn)  庖厨(báo)  抚膺(yīnɡ)
B.吮血(shǔn)酒馔(zhuàn) 忖度(dù)挟持(xié)
C.戏谑(xuè)青冢(zhǒnɡ) 商贾(ɡǔ)蹙眉(cù)
D.省亲(xǐnɡ)猿猱(náo)  枯槁(hāo)搭讪(shà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庖”读“páo”,B.“度”读“duó”,D.“槁”读“ɡǎo”。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默写(10分)
(1)??????????????,菱歌泛夜,????????????????????????。《望海潮·柳永》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柳永》??????????????????????????????????
(3)       ,谈笑间,             。?《念奴娇·苏轼》
(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苏轼》                           
(5)倩何人唤取,                 ??《水龙吟·辛弃疾》
(6)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永遇乐·辛弃疾》
(7)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8)寻寻觅觅,????????????????????????????????????????????????。《声声慢·李清照》
(9)??????????????????,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破阵子·辛弃疾》
(10)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参考答案: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2.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1)贾谊在《过秦论》中点明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恕自慰之意的几句是: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师者,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总体广而高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天朗气清,惠风和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论语》)
【注】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2)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⑶兼人:好勇过人。
【乙】
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
【小题1】 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请分析。(6分)                                                
【小题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你更赞同哪一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①要求:不退缩,不过度冒进,进退适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几个文段的大意: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