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声声慢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2、阅读题 阅读《雨霖铃》,回答下列问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请根据这一说法分析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与景。(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全词的结构、词中情感与词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词人又善于借助人物与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词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兰舟催发”就是情化了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写出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意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南宋】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衬托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浮桥 的特点。(2分)
【小题2】分析颈联(第三联,“寺楼”一联)表达的感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