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帝子:指滕王。槛:jiàn栏杆。
(1)这首诗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它妙在何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滕王阁昔盛今衰的画面。写了江渚、画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注]柳依依。春闰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还赶得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
B.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 “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2)“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7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眼是“急”字,一个急字突出了舟行的迅疾,“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抓住诗眼可把握整首诗的主题。因是送别诗,自然盼朋友慢慢走,而一个急字却让诗人忧伤,水能否慢一些流,朋友能否慢一些走。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别出一格的采用明丽的景色表哀情,这反衬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表达效果,更好地传达离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