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散文中的闲话笔调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或者说用谈话方式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特点。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个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累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则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小题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 )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郁达夫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
D.闲话笔调是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小题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
2、阅读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遗忘
吴冠中
①除了“文革”期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几乎天天作油画,每天必将当天用过的油画笔洗得干干净净,用肥皂洗,用手指甲使劲捏笔毛根部的残余颜料,务必洗得像新笔一样,保持笔毛的柔软与弹性,工欲善其事,第二天用的是利器。每次洗大大小小一把脏笔,至少要花三四十分钟以上,我的手指永远是那么粗糙,且从不擦任何润肤剂,保留了老树根的本色。画得精疲力竭了,还必须干这种苦事,如果哪天因故不洗笔,便感到分外的轻松。人家介绍用煤油等等溶剂代替肥皂,但我这个手工艺人还是保守着手工方法,只是用洗衣粉先粗粗洗一遍,最后还得用肥皂和手指甲擦捏。七十年代中期后,兼作水墨,作油画的光阴被分去一半,不再天天洗笔了,而将用过的油画笔泡在小水桶里,保持不干,以便随时取用,泡坏了的就扔掉,换新的,似乎我阔气了。
②有时几个月断了油画,那一桶笔被遗忘了,发硬变形了,泡的水虽也换,亦发臭了。拣能用的使劲清洗,不行的便只好淘汰,故再作油画时,有重操旧业之感。过一时期,当我又回头作水墨,墨汁和颜料有的亦干涸了,尘封的工具、宣纸等需打扫清理一番,其间不少有关材料找不见,遗忘了。
③没有画意时,也偶然写些文章,吐露情思。有些发表了,有些不满意的,搁置一边,当我又投入绘画时,这些文稿就被遗忘了。数十年来积累的画作不少,油画、墨彩、速写,较佳的拍了反转片,大堆反转片无人整理,往往为找几件反转片翻遍书柜书架,而在无意中却发现一些难得的照片、信件及文稿,“遗忘”成了我生活中的障碍和内容。
④数十年江湖生涯,不采珠宝,我也取过一些喜爱的什物,如西藏的牦牛角、高山溪流中纹样别致的石头、印尼的民间木雕、鱼化石、鹰的标本、树根……这些从远地带回的被宠之物早都遗忘在角角落落,屋里无余地,它们便被遗弃在阳台上。其实阳台也不是它们的归宿,书籍、画册都往阳台挤,一些盆花也只是过客,阳台的正业不变:晾晒衣裳。
⑤是食物,是垃圾,很分明,但有时也不分明,有些宝贝往往被遗忘在垃圾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用之物与无用的垃圾还往往相互转化,许多事物该遗忘,但遗忘中也偏偏遗忘了不该遗忘的重大事物。十七世纪荷兰画家费尔美(1632—1675)只留下三十余件作品,而且尺幅均甚小,属今日世界珍品,但他曾被长期遗忘,今被誉为被遗忘而被重新发现的画家。
⑥奔忙、欢乐、苦难、遗憾、恩怨……随着生命的发展发生一轮又一轮新的转变,往事日渐被遗忘。年轻时精力旺,欲望盛,什么都想抓,现在进入老年,像爬上遗忘之岭,回顾来路,是一片茫茫的远景,不辨哪里遗留着油彩、墨汁、文稿……曾为遗忘而苦,而遗忘其实倒是一种解脱。缘此,我作了一幅抽象水墨“遗忘之河”,是依据传说,认为人死后必经一道河,口渴,喝一口水,于是生前之事统统忘光,此即遗忘之河。我的画面表现无形状无阴晴无方向的河,近乎忘却的境界了,却又洒落几个彩点,终于还是留下了忘却的记忆。
⑦日月如梭,新陈代谢,岁月如像人一样会老,她将遗忘的事真是浩如烟海,但不会的,她永远年轻,她铭记着古往今来一切的一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老人将返老还童。
⑧方生方死,看来庄子是不怕死,不怕被遗忘的。但该被遗忘的却不肯被遗忘。曾经自己为自己建造纪念碑的为数当不少,毕竟大都还是被推倒了,被遗忘了。而倒掉了的雷峰塔却并未被遗忘,因那个美丽的故事反映了人间真情,雷峰塔今日又被重建于山色湖光间。推倒的贞节牌坊决不会重建,即使不被完全遗忘,但将永远被诅咒。儿女为父母树墓碑,缘于家庭孝心,但儿女的儿女的儿女的墓碑都树起来时,将是什么景象呢?该遗忘的遗忘掉吧,因有永不会被遗忘的:?屈原、居里夫人、孙中山、鲁迅……谁必被遗忘,谁决不会被遗忘,其实都毋须自己操心。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质朴无华,但情感真挚,字里行间蕴涵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哲思深远。
B.本文起笔闲散,缓缓道出自己画后手工洗笔的习惯,意在突出作者对画笔的爱护。
C.作者以弗尔美画作曾被遗忘之例,揭示出遗忘之于社会损失巨大,我们不该遗忘。
D.作者引用诗句含蓄表明人生或历史中有些记忆会被忘却一时,却终将被岁月铭记。
E.“方生方死”,庄子不怕死,也不怕被遗忘,事实上他不该被遗忘,也没有被遗忘。
2.简要分析“遗忘’成了我生活中的障碍和内容”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3.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说出“曾为遗忘而苦,而遗忘其实倒是一种解脱”这句话的含义。(4分)
②在画面上,作者为何“却又洒落几个彩点”?(3分)
4.文章结尾说“该遗忘的遗忘掉吧,因有永不会被遗忘的”,“谁必被遗忘,谁决不会被遗忘,其实都毋须自己操心”,这表明了作者对“遗忘”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一认识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李安:心中卧虎
①2013 年 2 月 25 日,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八十五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导演四项大奖,为此记者柴静对他进行了采访。
②柴静: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比如说您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您在当中把握得游刃有余,里面有您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③李安: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中,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④柴静: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
⑤李安: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
⑥柴静:您不怕失败吗?
⑦李安: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一个让他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心态是他需要的,心理状态的良好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
⑧柴静:以您现在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您的敬重,您还会有这种担心吗?有被淘汰的恐惧。
⑨李安: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⑩柴静:以往您曾经说过,您说您摸着您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您有吗?
李安:有,当然有。
柴静: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的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柴静:我看到您上午说,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过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您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没有尽头的样子,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您说过您曾经颓废得想要放弃,我看以前所有您拍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个状态。这次是怎么了?您担心过自己可能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您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您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您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像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只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这个老虎对您来说是什么?
李安:这个不能讲。
柴静:是您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
李安:您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跟老虎有关系。
柴静: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选自《名人传记》2013年第 4 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李安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他不熟悉的题材,是因为他希望在拍摄中找到新鲜感和刺激,让自己的斗志不消失。
B.李安现在在电影界有地位,受大家的尊重,但他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要被淘汰。
C.派在海上漂流,看不到出路,没有尽头,李安在拍片的时候就受过这样的折磨。
D.抱着一种对信仰的好奇渴望,一种想要受苦受难的感觉,李安决定要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E.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曾颓废得要放弃,以前每次拍电影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他觉得最难熬的。
小题2:文章~段用了追问的访谈技巧,结合文章说说这一技巧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的题目是《李安:心中卧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虎”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出淡淡的蓝光或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磷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方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而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很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萤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城浪漫
谢春燕 (1)小时候,脑子里就有了水城威尼斯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一位满脸沧桑的小提琴手站在威尼斯水巷前如泣如诉地演奏,旁边有一位热泪盈眶的少年在倾听。对于心灵的伤痛者,水城威尼斯似乎契合抚慰心灵的需要。
(2)我们是晚饭前到达威尼斯的。因为是信马由缰式的游览,脚步就有了随心所欲的惬意。落日的余晖洒向城郊宽阔的大运河,照在拱形的卡拉特拉瓦大桥上,产生一种令人惊叹的壮美。纷纷响起的快门咔嚓声传达着我们的期盼:把这一刻变成艺术,变成永恒。
(3)沿着S形的大运河前行,这是“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看到200幢宫殿、豪宅和7座教堂。晚霞落在河面上的嫣红尚未散尽,初上的华灯又倒映出串串明珠。这些始建于5世纪,多诞生于1416世纪的建筑,尽情展示着各自的风韵。于是我想同为世界知名水城的苏州,那里是“水”点缀“房”,威尼斯则是“房”点缀“水”;若把苏州比作清纯少女,威尼斯则恰同雍容责妇。
(4)无导游的感觉真好,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我们可以随时折转方向进入小水巷,去欣赏水边阁楼阳台上的居民生活景象。他们一边悠闲自在地喝着啤酒,一边漫不经啦地打量着游人。显然,他们已习惯了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作为景点的一部分展示给外界,在被别人欣赏时,也欣赏着别人。
(5)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住临水而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的房子,是威尼斯居民先天的优势。在只有7.8平方公里、34万人口的威尼斯,有着480条水道、400座桥。水道好比内陆城市的巷道。因此威尼斯的浪漫风情总离不开“水”。
(6)到威尼斯自然会注意到穿梭于水巷中的“水上公交”贡多拉。从前,威尼斯的贵族们喜欢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绫罗绸缎的贡多拉相互斗富。而经过数百年理念荡涤与倡导节俭,现在渡口上停泊的是一行行两头上翘的月牙形的蓝色小船,质朴而内敛,不再有奢华的气息。
(7)漫步至临海的圣马可广场,只见鸽子与海鸥齐飞,人流与水流同行,散发着安然和谐的浪漫。
(8)威尼斯的夜晚,水面倒映着月色,经过白日的喧嚣,一切重归平静,贡多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据说,威尼斯是由一个荒僻小岛因为逃难商人的到来而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规划在浅水湾上,海水之下靠木桩支撑,是一座建在木桩上的城市。
(9)浪漫中的威尼斯多少掺杂一分伤感。由于阿尔卑斯板块的上升,造成威尼斯陆地不断下沉,止在被海水慢慢侵蚀。有人甚至预言,80年之后,风情万种的威尼斯可能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无可挽回地沉没。据说当地政府已采取多项拯救措施,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让奇迹出现,使浪漫水城永远以美丽的风姿与人类相伴。(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0月30日,15版)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水城威尼斯可以抚慰伤痛者的心灵,因而“我”记忆最深。
B.水城威尼斯的特点是“水”多,浪漫风情总离不开“水”。
C.文章第(4)段写威尼斯人的生活,既表现了威尼斯人的悠闲,又表现了威尼斯人的懒惰,感觉与威尼斯的美景不太吻合。
D.威尼斯没有汽车,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但也给交通带来不便。
E.“我”喜欢水城威尼斯的浪漫,也对它的将来表现出忧虑。
2.文章的题目是“水城浪漫”,结合全文说一说“浪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3)段写苏州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让奇迹出现,使浪漫水城永远以美丽的风姿与人类相伴”,你是如何看待水城威尼斯的将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