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①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②,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注】①至:极。②幽、厉:谥号名。譬如周幽王、周厉王。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
B.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因此君主应施仁政。
C.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
D.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2)孟子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公孙丑上》)请结合文段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初举孝廉。顺帝末,江淮盗贼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说大将军梁冀曰:“朱公叔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若以为谋主,贼不足平也。”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及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冀不纳,而纵放日滋,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
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冀州盗贼尤多,故擢穆为冀州刺史。州人有宦者三人为中常侍,并以檄谒穆。穆疾之,辞不相见。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及到,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下穆廷尉狱。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
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于是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言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自此中官数因事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论曰朱穆见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绝交》之论蔡邕以为穆贞而孤穆徒以友分少全因绝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蔡氏贞孤之言其为然也!
——选自《后汉书.列传三十三》,有删改。
注:僭: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遵复往初,率由旧章大抵
B.梁冀骄暴不悛阻止
C.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交流、沟通
D.乃辟之,使典兵事掌管、主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穆以冀亲重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
B.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帝览其奏,乃赦之
C.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
D.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穆从小就对父母非常孝顺,且喜好学习。他集中精力练习、背诵,有时因为注意力太集中,连自己的帽子掉了都不知道。
B.大将军梁冀专权,骄横跋扈,朱穆连上奏记劝谏,从一开始就言辞激烈地批评梁冀的错误,但梁冀始终没有接受朱穆的批评。
C.朱穆为人刚直,痛恨宦官,在冀州刺史任上,就因严惩一宦官僭越礼仪的行为而触怒朝廷,被捕关押在廷尉狱。幸得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申诉方获赦免。
D.朱穆痛恨时俗浇薄,风化不淳,于是写文章矫正世俗。但被时人认为是孤僻之人,所以,被贬居家后再也没人敢向朝廷举荐他。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尚节亭记
【明】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于是乎有裨焉——裨:好处
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应该
D.必有义焉,不可胶也——胶:固执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诚有大过人者——裘马过世家焉
B.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D.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C.而早以节立志——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D.岂徒为玩好而已——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划线词古今义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 A、蟹六跪而二螯
B、輮以为轮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蚓无爪牙之利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个2分,共12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鼓瑟(敲鼓)
B.于是秦王不怿(愉快)
C.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愚笨、拙劣)
小题2:下列句子加线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斧斤以时入山林
B.且相如素贱人素不闻诗书之训
C.蔺相如固止之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
A.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安能屈豪杰之流
C.而耻学于师
D.草行露宿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