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3 20:09: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小题1】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3分)
【小题2】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3分)
【小题3】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
不用陈述语气,而以设问作结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诗歌结句的妙处。诗歌的结句会有如下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设问、用典、修辞等等。知道技巧之后,紧跟着联系诗句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联系上一句“一树梨花一溪月”,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小潺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答案:(1)患不知人也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雁
[明]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诗歌鉴赏。 采 桑 子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山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侧重点不同。
 其一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分析后一首词的写作手法及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湖上春游季节的热闹情景;湖上热闹季节过后的清幽情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