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5 18:48: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小题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看出“山”在其中。(2分)
小题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板桥”“泉声”
小题2:“莫嗔”、“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来体会能暗示山在其中的特点,如“板桥”“泉声”两个词语,一静景,一动景,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山泉流水桥下潺潺的鸣声表现出来,给人以画面感。
小题2:
试题分析:诗歌后两句主要叙述了山农性格及情感,分析时,可抓住关键词“莫嗔”的原因、“却喜”的理由来联想和形象,然后概括出山农的豪爽性格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月的名称甚多,其中有:①初月②凉月③晓月④明月⑤新月。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寻章摘句老雕虫,_______当帘挂玉弓。
②晴云如擘絮,_______似磨镰。
③_______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④_______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_______共潮生。
A.③②⑤④①
B.②①③④⑤
C.③⑤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 ??望??????【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⑴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3分)
⑵ 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⑴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考查两个动词,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2)??在本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这里重点考查情与景的关系,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小题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此诗在构思和手法上都颇有妙处,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此诗前二句描写了一个将士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表现了对战士及其家人深挚的同情。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很难想象后两句用意之工妙。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 ②穷巷:深巷 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
宋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 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诗以“牛羊”、“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王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核心是一个“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