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应对/应届兽槛/直栏横槛累及/连篇累牍
B.亲切/亲家间架/间不容发模式/大模大样
C.害臊/聒噪疱疹/暴殄天物面颊/汗流浃背
D.汲取/岌岌孝悌/左睇右盼胡笳/披枷带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应”分别读yìng、yīng,“槛”均读jiàn,“累”均读lěi;B项“亲”分别读qīn、
qìng,“间”均读jiān,“模”分别读mó、mú;C项“臊”、“噪”分别读sào、zào,“疹”、“殄”zhěn、tiǎn,“颊”、“浃”分别读jiá、jiā;D项“汲”、“岌”均读jí,“悌”、“睇”分别读tì、dì,“笳”、“枷”均读ji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千年极寒”的说法虽多次被指出没有科学依据,但市场上的一些商品价格飞涨已经不可逆转,这必将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多数涨价的商品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B.2010年10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届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纪录的人类盛会:逾7308万人次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28万人。
C.27日,印尼巾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继续喷发,自从26日该火山开始喷发以来,高达600摄氏度的火山灰导致附近村中的很多人活活烫死。
D.2010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有193名人大代表在6个议案中提出,中国现行有关住房保障制度的规定大都属于政策性规定,存在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要防止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
B.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微博参与公益活动,将微力量汇聚起来,有效解决了众多的社会性问题和政策。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本题中,A项,“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语序不当,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B项,“有效解决”和“政策”搭配不当。D项 “所用”和“表达效果”搭配不当,“详细”的位置也不当,应为“详细地介绍了……”。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参考答案:(4分)参考:它可能是一条江,让你体会澎湃:它可能是一只鸿雁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一道仿写题,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不言而喻。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项,最后一句三重否定,不合逻辑;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D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