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15 19:09: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他们分别怎样阐述这一观点?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行:品行
B.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若:如果
D.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人多厌之者
B.上未之奇也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
小题4:翻译句子(8分,每小题4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4分)



4、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师道不传也久矣
②彼童子
③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④巫医乐师百工
⑤士大夫
⑥师道不复,可知矣
A.①和③相同
B.②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④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易耳 与:对付
B.惊愕曰 阳:假装

C.王可以出 间:悄悄
D.老弱转漕 罢:停止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项王“无谋”和“有勇”的一组是
A.项王欲听之项王烧杀纪信
B.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D.项王乃自东击彭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B.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C.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D.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 分)
译文: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分)
译文: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4 分)
译文: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