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 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 爱 公 者 强 为之名 耳 非 公 意 也。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忤帝意——忤:违背??????
B.千户适莅狱——适:往,去
C.趣言之——趣:赶快??????
D.遣其孙骥诣阙上书——阙:朝廷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啮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施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注释:窳(yǔ):粗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左警巡使阙阙:空缺
B.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质:抵押
C.卢沟水啮安次啮:侵蚀
D.部有银冶 冶:熔炼(金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张大节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②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
③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④因言河东赋重宜减。??
⑤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⑥山泽之利,当与民共。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大节深得世宗信任,被任命为左警巡使后不久,因为用杖刑打死豪族被官府弹劾,被减一等级官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授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C.西山有晋代叔虞的祠庙,原来祠中靠施舍得来的钱都要交纳到公使库,张大节却还给寺里用作供给、建造和修缮的费用。
D.张大节多次请求辞官,却被委以要职,最后一次终于得到允许。同时他的儿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被朝廷提拔为忻州刺史,以便岩叟有钱来养活自己。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4分)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竞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竞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澍雨:及时降雨。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1]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2],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4]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5],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释:[1]?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下文的正德八年系公元1513年。[2]生女、子:此指生了双胞胎。[3]加健:更加费劲。[4]姁[qú渠]姁:和蔼亲切。[5]?缉纑:搓麻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延:聘请。
B.孺人讳桂/讳:忌讳。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馈赠。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从:堂房亲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二子肖母也/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B.孺人之吴家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中夜与其妇泣/其后六年,余久卧病无聊
D.世乃有无母之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3.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中的“老妪”好心办了错事,为了帮助母亲避孕,让她喝了民间避孕偏方,从此失声变哑。
B.归有光的母亲何氏,世居吴家桥,娘家富有,却热爱劳动,生了许多小孩后也不停地干活。
C.本文虽名为“先妣事略”,但材料极为丰富,作者对母亲生前的琐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D.《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一样,都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胸臆的笔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