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5 19:24: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其轴: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B.兵、民之事,委于俊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归教诸子延:招请。
D.余能逆,即忠义士去:除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4分)
译文:????????????????????????????????????????????????????????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去:离开。
小题1:A中①句不是董俊的军事才能;C中②句为董俊的军事才能,不是政治才能;D中②句为董俊爱护百姓,非政治才能。
小题1:C项因果关系不当。“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不是百姓爱戴董俊的原因。原因是董俊善于治理,使该地人民富足。
小题1:多联系上下文,多分析句法结构,准确翻译重点实词的意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第一句的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董俊,字用章,真定府藁城县人。年少时努力种田,长大后涉猎经书史籍,擅长骑马射箭。金朝贞祐年间,边境战事正紧急,藁城县令树起靶子招募士兵,射中靶子的提拔为将领。只有董俊一人发箭射中靶子,于是就率领所招募的士兵迎击敌人。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向南征战,董俊迎接并投降。十四年,董俊凭着功劳被提拔,主管中山府事务,佩戴金虎符。金朝将领武仙占据真定,各城都响应武仙。董俊率兵趁夜攻入真定,把武仙赶跑了。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反叛,响应武仙。董俊正驻扎在曲阳,武仙前来进攻,董俊在黄山下把武仙打败,向木华黎献上捷报。等到武仙率众投降,木华黎禀承皇帝旨意任命董俊为龙虎卫上将军,主管元帅府事务,驻扎在藁城。董俊拜见木华黎说:“武仙奸诈狡猾,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请防备他。”木华黎认为他的话正确,任命董俊担任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为他的军队起名号为“匡国军”,军队及百姓的事务,全都委托给董俊。二十年,武仙果然杀害了大元帅史天倪,凭借着真定叛乱。董俊率领孤军处于危急的形势下,战士不满千人。武仙攻击他,不能攻下,就放纵士兵践踏百姓的禾苗。董俊呼喊武仙,对他说:“你想得到百姓支持,却要夺去他们的粮食,这是无道的贼人都不会做的事啊。”武仙惭愧地离开了。过了很长时间,董俊再次趁夜攻入真定,武仙失败逃跑,于是补纳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让他做了大元帅。太宗四年,恰逢各军围攻汴州。第二年,金主放弃汴州逃奔到归德,董俊追上去围攻他。金兵夜里派出军队在水边逼近各军,董俊奋力作战,死在战场,时年四十八岁。
董俊早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对待亲朋故交都有恩德。攻克汴州时,董俊认为他的侍从其轴贤能,请到家中教导他的各个儿子。曾说:“射箭,是百日就能学好的事情。《诗》《书》,非得积累学问不能通晓。”屡次告诫他的儿子们说:“我是一个农夫,恰逢天下多事之秋,仅仅凭借着忠义侍奉他人,只能够立起门户,深切希望你们努力种田读书,不要追求过分的欲望而成为我的负担。”在战场上,他的勇气能够慑服众人,站立在箭雨之中,泰然自若,如同没有任何事情一样,即使受了伤也不为所动。他总是羡慕马援的为人,说:“马革裹尸,马援本来就值得让人感到雄壮啊。”所以每次作战都一定拿着矛身先士卒。有人劝谏他,董俊说:“我是人臣,敌人在面前,不战死,难道求取安全躲避危险吗?”当初,太宗即位,董俊到天子住所朝觐,诸位将领献上户口簿,都增加数目求取利益。董俊手下官吏请求像众人那样做,董俊说:“百姓确实很少,以后有了需求无法满足,一定会重敛百姓来完成任务,这是我自己独享利益,而让百姓一天天地陷入困境。”藁城有三百多人约定日期作乱,事情被发觉,杀了带头作乱的人,其余的都被释放了。深州、冀州有妖人迷惑百姓,图谋不轨,受牵连而遭逮捕的有数万人,主管官员商议判灭族罪。董俊极力向主管官员请求,只诛杀罪恶极大的头领。节度使刘成反叛,投降武仙,董俊下令说:“反叛的只是刘成一人,其余的能够离开逆贼的,就是忠义之士,我给他财物,仍然上奏,给予官职。”众人果然相继来投降。沃州天台寨投降以后,其他的将领想占有其妻女,要抢掠她们。董俊说:“城降了却要擒拿他们的家人,仁义的人不做这样的事。”极力劝止这件事。他处理政事宽厚贤明,见到有人擅长整治田地房舍,一定详尽地予以褒奖,见到懒惰的人,就生气地处罚他。所以他管理的地方人们都充足富裕,百姓惟恐他离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①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②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②赍(jī):送东西给别人。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参考答案:(1)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众,军队强盛的士卒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因此地方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的外国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美好,鬼神就会赐福给你: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审:仔细察看
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
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
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就:成就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②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B.①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②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C.①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D.①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②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
3.选出下面句中没有活用的一项(3分)
A.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B.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C.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 D.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
4.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5.⑴用“/”给下面语句断句(4分)
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长 杂 花 生 树 群 莺 乱 飞 见 故 国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于 畴 日 抚 弦 登 陴 岂 不怆 悢。
⑵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3分)
②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


参考答案:1.D 2.C 3.C 4.B 5.(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本题解析:1.D 去就:取舍2.C两句中的“若”都解作“像”。A“而”:①表示承接关系②表示并列关系B“何”:①副词,多么②代词,什么D“所”:①所+动词,表示……的事(人或物)②表示约数3.C无活用;A雁:名词作状语,像大雁一样;B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从西边,从东边;D鱼:名词作状语,像鱼一样。4.B “以理服人”应为“以情动人”。5.(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全对3分,错两个扣1分,扣完为止](2)①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一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注意“冠”:超出众人1分、“为”:成为。1分,句意1分]②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译出“一旦”:一下子;“股”:大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演,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象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予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象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象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知自己离去,西河将被秦占领)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⑴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的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⑵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问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以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 (3分)
答:?????????????????????????????????????????????????????????????????????????????????????
??????????????????????????????????????????????????????????????????????????????????????????
??????????????????????????????????????


参考答案:⑴B(孔子仅仅认为樊迟是目光不够远大,分不清事物的轻重本末)


本题解析: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教种菜蔬。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了出来。孔子道:“樊迟真是小人!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讲求诚信,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儿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