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留徇齐五岁????????????徇:巡行
B.湣王自矜,百姓弗堪。??????矜:骄横
C.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害:嫉妒。
D?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王: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乐毅于是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焉用亡郑以陪邻
D.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3分)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害:祸害,此处为“以…为祸害”
小题1:定后标志,助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替,介词;C. 连词,表目的; D.介词,对、向
小题1:“故意不让……臣服”,无中生有。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每错、漏、误断两处扣1分
小题1:(1)“屈”,“下士”、“礼”各1分(2)“约”,“连”,“别”,“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在这个时侯,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未曾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拜臣郎中
④谨拜表以闻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出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1)齐桓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都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①其日牛马嘶,新妇人青庐
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⑥死生,昼夜事也
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⑧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⑧
C.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慷慨自负每:常常
B.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烛之已杳烛:点燃
D.乃知佟异人也乃: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2)叩以剑法,谢不知。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烛”应为“照,照亮”。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根据语法分析,“烛“后面代宾语”“之”所以应该解释为动词。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董生特征是“慷慨自负”的一组,②为董生询问佟客经历的话,表现出董生的好奇心;④为董生热情邀请佟客去家里,表现出董生的诚挚;⑥是快役的行为,不是董生的行为。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为“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董生寻弓觅矢是为了自卫,不是去救出父亲,恰恰反映出董生色厉内荏和不忠不孝,并且最终也不是佟客仗义出手,盗贼拷打董父本身就是佟客使用幻术戏弄董生的。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自述——自己讲述自己,所好——喜好的东西(喜好剑术),恨——遗憾。 (2)叩——请教,谢——推辞。(3)他骨肉——别的亲人,宜——应该,嘱后事于妻子——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介宾短语后置句),启——打开门,警——唤起。
【参考译文】
董生,是个好击剑的徐州人,总是一副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样子。偶然路途之中遇到一旅客,便骑驴同行。同那人谈话,那人言语豪迈,董便问他姓名,那人道:“辽阳人姓佟。”又问:“去哪啊?”那人道:“我出门在外二十年,方才归来。”董问:“您游走各方,见过很多人,可曾见到有什么奇异之人?”佟道:“什么奇异之人?”董便说起自己喜好击剑,遗憾的是得不到奇异之士的真传。佟道:“奇异之人何处没有,但必需先得是个忠孝之人,奇异之士才愿意真传于他。”董生坚决表示自己是忠孝之人,随即拔出佩戴宝剑舞剑吟唱自己如何怀才不遇,便又乱砍路旁的小树自负的炫耀着锋利宝剑。佟见之张须而笑,把剑借来一看。董便递给了,他翻转把玩看了看,道:“此乃铠甲之铁铸造,被汗臭污染过,属最下等。我虽然不通剑术,但也有把剑尚还有用。”于是从衣下取出把一尺来长的短刀,便削董之佩剑,就像切个葫芦瓜果斩个马蹄般容易,应势就把剑给削断了。董很是惊讶,忙请求把短刀给他看看,他爱不释手摸了又摸才还给佟。董邀请佟到家里,坚持留他多住几宿。恭敬的请教剑法,佟推说自己不懂。董这便双手按膝牛侃起来,佟则只是在旁恭敬倾听而已。
夜深人静之际,忽然听到隔院传出争执喧闹之声。隔院为董生父亲居住,董心感惊疑,便贴着墙壁凝神细听,且听见有人怒气冲冲地说:“叫你儿子立即出来受刑,我便饶过你。”不一会儿便好似有人被凌辱拷打了,那人的痛苦呻吟声不绝于耳,原来那是他的父亲。董生抓起长矛想冲过去,佟制止道:“此去恐怕得没命活不成,还是应想个万全之策。”董生惶恐不安地向佟请教,佟说道:“强盗点名要抓的是你,就必定要抓到你加以残害才会甘心。你又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先去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我打开门替你唤起仆人。”董生应诺,进去告知了妻子。妻子拉着他的衣衫哭泣。董生救父的奋勇念头马上打消了,于是与妻子一道登上楼,寻找弓箭,准备抵御强盗敌。急促慌张的还没准备好,就听见佟在屋檐上笑道:“贼盗幸好已经走了。”拿灯烛一照佟早已幽幽然不见了踪影。董这才胆怯的徘徊着出来查视,方看到他父亲提着灯笼,从邻居家吃完酒回来,只有庭院前多了些茅草烧剩的灰烬。这才知道佟是位奇人异士。
作者道:“忠孝,是人本该有的,以往臣子不能为君父而死的,当初时光岂不就不会拿起武器勇敢赴敌了嘛,如若都在一念之间耽误了事可好的。昔日解缙与方孝孺相约死难与共,终还是未能实践其言,如何知道坚定立下约定回来之后,就不听见床头有人哭泣嘛?”
郡县有一捕快,总是好些日子不回家,他老婆于是就同街巷里的无赖通奸。一天他回来,碰巧遇到少年从他家走出,很惊疑,懊恼地质问其妻。其妻不服。捕快发现了已经遗留在床头的少年物品,令其妻窘迫得说不出话来,只有跪地哀声乞求。捕快愤怒得很,扔了根绳子给她,逼迫她上吊自尽。妻子请求妆饰一下再死,捕快准许了。其妻便进屋里打扮梳理,捕快自己斟上酒边喝边等,怒斥着频频催她快点。不久其妻身着艳丽服饰走了出来,涕泪交加拜道:“夫君果真忍心让我死么?”捕快咄咄逼人火气十足,其妻返回屋中,刚刚把绳子打了结,捕快将手中杯盏一扔大呼道:“哈(具有讥讽的悔叹)回来吧!一顶绿帽子,还能压死个人不成。”于是夫妇俩人便和好如初。此人亦同解缙是一类,随之笑罢。
本题难度:简单